“至于郭靖大侠,也不是靠着什么武林兄弟守住的襄阳城。”
“蒙军是被那些武林高手打退的吗?”
苏钰说道这,看着满堂的学子,然后又看向同样对自己刚刚发言不满的郭芙,露出一抹苦笑。
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只记得那些武功高强的江湖‘好汉’……
他们只记得是那些武林高手们在蒙军里活蹦乱跳……
他们只记得武功才是立身之本!
可是,
谁又记得死在襄阳城外的将士?
谁又记得老兵的口粮因为那些武林人要吃喝浪费,所以被克扣?
“你们知道襄阳城有多少兵力吗?”
五千!
一万?
应该有五万,但都没有用,他们都是废物。还不及城内的那几百武林高手,他们至少能杀死更多的蒙军!
听到苏钰的问题,台下的稚童们议论纷纷,但都没有一个具体数字。
如果要问什么江湖里的大侠,或者江湖有名的美人,他们都能准确的说出来。
呵呵,
苏钰看着稚童们已经完全被扭曲的世界观,内心感到一阵悲凉,沉默一阵缓缓说道:
“襄阳城外,原来一共有十万兵!
这十万人里有十万书生!
全是读书人!
他们都来自宋朝境内,听闻襄阳战事告急,所以全都自愿前来参加战事。
他们有人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放弃了荣华富贵!
他们有人是准备去考取功名的有读之士,放弃了功成名就!
他们有家人,甚至是独子!
他们没有那些武林高手的武功,他们没有金宫罩、铁布衫,不能刀枪不入,被刀砍在身上也会流血!
他们没有水上漂、武当梯云纵,不能在敌人身前闪转腾挪,只能用身体挡在敌人面前,防止身后的袍泽受伤!
他们甚至连一双鞋都是破破烂烂的,走到襄阳城已经把他们的脚磨出了血。
没有练过刀剑又怎么样?我和敌人以伤换伤,以命换命!
没有力气怎么办?我天天晚上偷偷举石锁练力气,原本提笔写字的手被磨成一块老铁!
十万读书人,
十万兵!
现在已经只剩一万多人!
他们斩敌蒙军十二万敌首,杀退蒙古大军四次入侵!
用命守住了这座襄阳城。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书生十万兵!!
而你们所谓的江湖高手一共有三百六十二位,吃着这些将士书生十倍之多的肉米,只斩敌四百。
你们说说,襄阳是靠谁守住的?!”
最后那句话,苏钰甚至快压不住心里那股怒火,沉声说出。
这些武侠世界,永远是个人英雄主义,他们从来都只看到了最强的那个人。
却不知道,在他们身后撑起安宁和睦的是不显眼的大多数!
“你们说,襄阳城是谁守住的?谁做出的牺牲更大?”
苏钰缓了缓气,不能和这帮孩子计较,毕竟在这个武道为尊的世界里,他们根本接触不到正常的世界观。
“那也和你说的周礼没关系!”
“对!学礼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被那些江湖人士一拳打趴下。”
“你所说的礼又不是什么武功秘籍,难道学礼就能打赢敌人吗?”
稚童们一个个涨红了小脸,甚至原本一直沉思的郭芙也回过神来,满是傲慢的对苏钰说道:
“苏钰师兄,你既然也是我娘的弟子,那你应该知道,武功才能保证别人不欺负你,读书真的没什么用。
那些秀才,读书人,满口道德仁义,遇到武林好汉还不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而在这些孩童质问苏钰的时候,不知道何时一道丰腻的身影也到了门口。
她一双温柔漂亮的眼眸在学堂上找到了显眼的郭芙,眼中满是母爱。
又发现了现在这些稚童质问苏钰的场景,不知前因的她,眼里又闪过一丝疑惑。
拢了拢披撒在身前的秀发,把绿裙扫到身后,撅着丰.满的身材坐在了门口的视线死角,看着苏钰,眼里闪过一丝年轻时少女的活泼灵动。
而私塾台上的苏钰没有发觉,只是看向那些质问的孩童,语气温和的说道:
“周礼是三礼之一,儒家有三礼。
仪礼、礼记,
以及最先之礼——
周礼!
周礼包括社稷纲伦、规章制度、待人接物、祭司礼仪。
那些弃笔从戎的书生是因为什么去赴死的?
他们为什么要去襄阳城外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又不住在襄阳城!
因为他们心中有礼!君子之礼!
不在于个人,不在于小家、在于大家!
你们真应该读读我给你们写的那本书,里面就写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礼也!!”
说到这里,门口死角的那道丰腻身影,瞬间感觉头皮有些发麻,尤其是苏钰说出那几乎可以流传百世的名言。
好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真的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啊。
可惜……
不能练武,没有一丝一毫练习武功的天赋。
惋惜的叹了一口气,又想到刚遇到苏钰的时候发生的事,眼睛里又满是羞瑟与愤恨……
“所以,知礼有用,
能明义!
守礼有用,
能遵法!
读书同样有用,
我辈儒生、读书人,不同于那些武林中人。
我们读书,
可读至天地共吟!!”
苏钰说完,原本是晴天的襄阳城外,有一道惊雷突然作响。
轰隆!!
春雷炸动。
PS:(新书期,一千鲜花加一章,三百评价票加一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