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撷芳主人
【版权申明】
此帖全部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允许网友们自由转载,但不得对画面做任何涂抹、裁切
等修改,不得变改作者署名。
严禁未经授权擅自将图片作为商用,对已经盗用图片的商家保留追究权力。
凡例:
一、所引用典籍为《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并参考其出土报告及其他笔记资料与
明代写实主义的小说。
二、引用典籍原文未予特别注明,并根据需要有所增删,繁简体未予改动,仅作参考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后各有十二
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维冠。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
缨处皆饰以金。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
长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
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
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
皆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
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
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
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
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后期式样: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从明代皇帝御真、行乐图以及一些宦迹图等绘画并定陵出土服饰中能发现皇帝所穿常服
形制非常丰富。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皇帝冕服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后各有十二
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维冠。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
缨处皆饰以金。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
长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
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
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
皆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
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
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
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
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后期式样: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从明代皇帝御真、行乐图以及一些宦迹图等绘画并定陵出土服饰中能发现皇帝所穿常服
形制非常丰富。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带钩。
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翼曰,命取网巾,
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
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肩用日月。
围玉带。
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另有
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
日、月在肩,星、山在背。华虫四,在肩下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
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此衮服于《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均失载,明清两代著述亦未言及。其实
例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藏明代皇帝画像,自英宗始,诸帝均着此种衮服。一为定陵所出
神宗此种衮服,共五件。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
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
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
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皇后冠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燕居则常服。
礼服(翟衣)
凤冠:会典载以九龙四凤冠,按明皇后翟衣画像及定陵所出土实物,龙凤数量及组
合各所不同,今按实物画九龙九凤冠。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金龙、点翠凤、
珠花、翠云、珍珠等。冠用三博鬓。
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凡一百四十八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袖口)、
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织金云龙文。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三等,间以小轮花四。以緅为领缘,织金云龙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黄绮约其下。别以黄袋韬之。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
青绮副带一。
绶:五采黄、赤、白、缥、绿、纁质。间施二玉环,皆织成。小绶三色同大绶。玉佩二,有小绶五采以副之。
青袜舄。
常服(大衫霞帔)
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
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
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后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
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
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
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
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
四襈袄子(即褙子):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
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余或青或绿。
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
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
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常服襦裙
为明代自宫廷至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装款式,上身为短襦(袄子、夹衣),
下身以马面裙为主,饰有裙襕,初期上衣多为交领,并有白色护领,后期多用立领等,袖为
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缘。衣在裙外,短则及腰,长乃至膝,直至清代汉族妇女
仍延续此穿法,并影响到朝鲜等属国,最终形成今日韩服。
戴金丝(髟狄)髻,上插挑心、昆虫簪等,前有箍子及垂珠围髻,顶插顶簪,后用
半弧形分心,两鬓插云型掩鬓,全套构成明代自上而下最普遍、最重要的女性头面,为女子
日常必戴的假发冠。
关于(髟狄)[dí]髻,和男子网巾一样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的服饰特征,目前只在京
剧的老旦扮相中有遗存痕迹,其它只能在传世的一些明代人物容像中看见,出土实物虽多,
但没有作为整套头面复原展示,总是分散的标明为XX簪,且命名错误混乱。明代及清初小
说大都有涉及(髟狄)髻的描写。
《西游记》:“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二个女怪,
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髟狄)髻,
甚不时兴。”
《金瓶梅》:“又拿出一顶金丝(髟狄)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
人,有这(髟狄)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髟狄)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髟狄)
髻。”
《红楼梦》:“(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
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可以去百度搜索相关文献:
扬之水《明代头面》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荻髻与头面》
《潘金莲的发型》之明代妇女妆容发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