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咱的皇太孙真的太孝了
第44章 开海之辩(旧版)

胡说八道哦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朱元璋站起身,来回踱步,脑海中思索不停。

【咱太孙得上天赐梦,这梦也帮咱解决了大明宝钞贬值。】

【太孙福缘深厚,深得上天垂爱,这梦必然是真,做不得假。】

【看来日本是真有这么多金银,此事要从长计议,先开海再说。】

朱元璋想到这里,随即吩咐道:“咱打算诏来百官商讨一下开海事宜,乖孙梦中开海多年,想必对此也有一番见解,乖孙跟咱一起来听听这些大臣怎么说。”

朱元璋走出乾清宫,吩咐站在殿外的李德忠,“去传召,让三品以上的官员来乾清宫。”

朱允炆也跟着朱元璋出宫,自然听到这些,问道:“皇爷爷,为何不去三殿议事?”

三殿是皇宫前朝三大殿,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朱元璋笑道:“咱商讨完开海,还有一些话要和乖孙说。”

朱允炆一旁乖巧的点头,心里盘算老朱打算和自己说什么事。

此时,李德忠已经传召大臣回来。

几位尚书大人和都御史施礼后,面面相觑,这早朝刚结束,实在是不清楚为何又被传召到乾清宫议事。

来的共有八人人,户部尚书郁新、吏部尚书张紞、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杨靖、工部尚书孙显、左都御史杨靖、右都御史暴昭、右副都御使茹瑺。

是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原先是茹瑺担任,去年被朱元璋罢免,至今都没再设任兵部尚书。

朱允炆的注意力放在了张紞、陈迪、暴昭的身上,去年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到今年三月,半年并没有上朝,这也是朱允炆第一次见到这些尚书大臣。

张紞年纪约五十余岁,方脸浓眉,鼻直口阔,颔下胡须不多。

陈迪个头比张紞高了一头,脸颊偏瘦,长方脸膛,这两人年龄不过相差三四岁,陈迪看着却像是四十余岁。

暴昭是三人中最矮的,皮肤偏黑其貌不扬,若不是一旁的李德忠提点,朱允炆实在难以想到,就是此人日后反抗朱棣,牙齿被敲掉四肢被打断,仍旧是不屈痛骂朱棣。

这三人是壬午殉难为建文帝赴死的大臣,朱允炆自是多多留意,其他五人朱允炆就漠不关心了。

朱元璋等几人施礼后分列站好,才开口道:“咱当年建立大明,一来是张士诚方明珍残部流窜海外,二来是以蒙元好战必亡,故此咱才施行海禁,现如今张方二人残部已亡,这大明要不要开海,你们几个是如何考量?”

众人闻言皱眉思索,右副都御使茹瑺率先回道:“陛下,开海是如何施行?”

朱元璋道:“咱打算在东南几地设市舶司,每月发放船引资格。”

茹瑺思索后说道:“若是如此,没有获得船引的商贾定然不甘心,怕是会私自下海,以至海患。”

其余几人也是互相对视,暗自点头。

朱元璋转头看向郁新:“户部是怎么想的?”

郁新出列说道:“陛下,这开海有利有弊,利在于岁入能增加,弊在于可能会海匪猖獗袭扰沿海。此事全凭陛下定夺。”

朱元璋闻言大怒,骂道:“放...”

侧身看到身旁的太孙朱允炆,这才讲话憋了回去。

【全是屁话,他娘的,马屁精,咱过几日就罢免了你。】

朱允炆听到老朱心声的骂娘声,转头看了眼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老朱,思索罢免之后,这空出的户部尚书自己能不能操作一下。

这些人说不清楚,还是自己来吧。

朱允炆走到朱元璋面前,施礼道:“皇爷爷,我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深受诸多番邦国的欢迎,若是开海,势必能让诸国金银流入我大明民间,藏富于民。至于商贾走私,流落海外成为海盗,不过是廯疥之患。”

朱允炆顿了顿接着说道:“孙儿认为开海最大的弊处,乃是番国白银流入我大明,势必让白银在民间百姓处更为流通。孙儿认为白银流入过多,则使物贵银贱,若是海上遇到突发状况,市场则会物贱银贵。”

历史上隆庆开关,仅仅只在福建开了一个口子,到崇祯明末,短短70年间,从国外流入到大明的白银有三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年能有500万两白银流入到中国。

好处就是相对廉价的白银大量流入大明,使得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大明也不必再因担心贵金属外流而限制对外贸易,

坏处就是白银流入明朝过多,通货膨胀变得物贵银贱;市场上发现白银过多,就会减少交易,严重的话白银流入太少会通货紧缩变得物贱银贵。

.明朝灭亡就有这样的原因,因为一条鞭法,交税都是折成白银,物贱银贵,导致百姓纳税负担骤然加重。朝廷收不到银子,就发不起俸禄军饷,导致明军战斗力不行,还经常动不动就哗变。

朱允炆说完,乾清宫都安静下来。

众人都低头思索,片刻茹瑺摇头道:“皇太孙的话,臣仔细思虑之后却是如此。若是这样,臣不赞成开海。一是海盗之患,再者是陛下曾几次下令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右都御史暴昭道:“此言差矣,臣以为皇太孙说的不错,这开海引起的海盗不过是廯疥之患。若行海禁,贫苦百姓生活艰难,也会出海为盗。开海的海患不过是少数商贾,海禁的海患却是众多百姓。”

刑部尚书杨靖接着道:“暴大人言之有理。海患不足为惧,只是开海若是流入过多的白银...”

朱允炆打断道:“杨大人,皇爷爷洪武朝初始,曾严令民间百姓禁止使用金银,规定一两黄金兑换四两白银,现如今市面上一两黄金能兑换七两白银。这说明流入到民间百姓手中的白银已经变得越来越多,百姓使用白银也愈发频繁,堵不如疏。这白银朝廷是禁不住的。”

茹瑺道:“区区刁民,朝廷再下令禁止,必能禁止民间百姓使用金银。”

朱允炆皱眉,冷声道:“大明宝钞目前还不值500文钱,朝廷一年开采银10万两,铜钱4万两。朝廷国库并无多余金银,百姓对大明宝钞的信任不足。这金银又怎么禁止的了。”

礼部尚书陈迪在旁听众人讨论,最后出列询问朱允炆道:“以此说来,这开海势在必行,能使我但岁入倍增。臣仔细想来,这民间白银过多使得物贵银贱倒也无妨,可若是物贱银贵麻烦就大了。不知太孙可有何建言?”

朱允炆沉声道:“这个确无办法,最好就是我大明能有银矿,可以每年开采出大量的白银。”

陈迪叹了一口气道:“我大明朝中并无发现太大的银矿,太孙说的恐怕不妥。”

朱允炆笑笑没再说话,大明是没有银矿,可日本就有,就看老朱要不要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