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路若夫,叩见陛下!”
路若夫跪在上书房殿前,身子忍不住发抖。这不是害怕的,而是兴奋的。
能够以平民之身见到皇帝,在蠢也能明白这代表什么。
他是状元了!大周三百年来一个不是世族的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状元天下知!
肖奇坐在椅子上说道:“路若夫,朕看过你的文,你是本年状元!”
“谢过陛下!谢过陛下!”路若夫不断地磕头,表情言语满是欣喜若狂。
“好了,已是状元,便是官,得沉稳一点了。”肖奇道:“明日便在金殿唱名,你进入翰林院做修撰。”
路若夫满带笑意道:“微臣谢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定不负陛下众望!”
“嗯。”肖奇再道:“不过今日朕找你是为了别的事情。”
“别的事?”路若夫一愣,随即想了想后道:“陛下,恕臣愚昧,不知陛下找臣是为了什么。但臣一定会听从陛下所言,为陛下肝脑涂地!”
路若夫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国子监三百贡生,只有区区二十人才是平民,其他的全都是世族,而且都还是大世族!
就算没有在朝堂之上,路若夫时不时也能听到关于朝堂之上的事情。
譬如,王厚淳乃本年万无一失的状元!盖因他有一个好的族伯,本朝内阁首辅,王辽!
朝堂之上王辽权倾朝野本来就不是秘密。
所以,今天皇帝单独见自己,路若夫也早
早的做了心理准备!
若是能在皇帝手下做好了,从此路家便就能平步青云!
对于路若夫的回答,肖奇很是满意。
肖奇笑着说道:“路状元果然大才!很好,如此,朕还真有一事需要爱卿帮忙。”
路若夫连忙道:“陛下请言,臣万死不辞!”
两日后,例行常朝。
这一次常朝,多了三个人物。
在文武百官之后,路若夫,蔡文何,王厚淳依次进入。
与路若夫蔡文何二人喜上眉梢的表情对比,王厚淳的脸难得的如同今天的天气。
肖奇穿着龙袍从一侧进入,坐稳在金銮殿上的龙椅。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苏杨尖锐的声音,在朝堂之上不断回荡。
话音刚落,一道陌生的身影便从文官队列末走了出来,速度之快,让人为之侧目。
“此人是谁?”
“这人就是本年春闱状元,路若夫!”
“状元?朝堂之上可有路姓?”
“此乃平民之子,平民状元,破大周之先河!”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肖奇眉头一皱,苏杨便马上道:“朝堂之上,肃静!!”
瞬时,喧哗声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这时肖奇抬手道:“路爱卿,何事?”
“回陛下,臣这两日在翰林院编撰我朝士族时,发现一个问题。”路若夫将背好的台词,自然而缓慢的说了出来。
肖奇装作一副好奇的模样问道:“哦?什么问题?说说。”
不光是肖奇好奇,就连其他人也是
非常好奇。
大周立国三百年,一直以来都是这一套士族体系,今天却有人说有问题,这还真是一个天下奇闻!
不过,王辽却隐约感觉有些不对劲。
路若夫高声道:“陛下,臣以为,大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应当由族嫡长子继承!”
这一次,路若夫直接捅了马蜂窝。
朝堂之上的其他臣子怒起攻击!
“放肆,你是什么身份,竟然敢说大周贵族体制有问题!”
“出去!这人若是大周状元,简直就侮辱了状元二字!”
“这是毁我大周根基!大周三百年来,一直是这样的体系,你说有问题那一定有问题?”
“庶子果然不安好心!我大周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岂能和你庶民一样!”
“肃静!”苏杨那尖锐的声音又冒了出来。
但正在愤怒中的大臣们如何肯肃静,依旧是逮着路若夫一顿好骂。
“陛下所言,若不肃静,一律按照藐视朝堂之罪处罚,拖出去杖廷三十!”
直到这一句话,才让愤怒的臣子们安静了下来。
虽然是安静了,但众人怒视的目光全盯着朝堂中间的路若夫,似乎要将他凿穿一般。
肖奇面带不悦道:“等人说清楚,若是话没说清楚,就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你们可是大周的衣食父母啊!”
“路爱卿,你继续说。”
“是,谢过陛下。”路若夫旁若无人的整了整衣服,坦然道:“臣细数当朝,三大国公,四大上柱国,八大
柱国,公爵之下勋贵无数。”
“勋贵如此之多,子爵之上全部都有封地,若有朝一日,我大周土地封无可封,其他没有土地食邑的勋贵,该如何是好?”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一群人面面相觑。
想来一想,好像的确如此。
路若夫继续道:“所以,臣沉思两日,便有一策。我大周嫡长子继承爵位制,改成诸侯家族分封制!”
“譬如,公爵之子,若有三子,在公爵薨毙,封地划分为三,赐侯爵便可。如此,我大周土地有分封,士族子弟也不会为了封地兄弟反目!”
闻言,朝堂之上又开始议论了起来。
“这路状元似乎说的也对啊,我有四子,若是嫡长子继承,那我其他三儿子岂不是要分家出走了?”
“可也有不对的地方,若是子爵该如何?”
“不对不对,这事不能这样算。”
“我觉得可以!”
“我觉得不行!”
在众人议论之后,内阁大学士宗方又跳了出来声道:“陛下,此事不可!我大周太祖祖训,不可妄为!”
接着又是几个文官武官跳了出来都不赞同。
王辽摸了摸长须,也走了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肖奇等了一会问道:“这么多人不同意啊?那同意的有没有啊?”
顿时,内阁顾问钟轶,柱国汤方觉,兵部尚书郭康,兵部侍郎张昌,户部尚书马睿等人站了出来,皆说同意。
王辽看着这一众站在皇帝
那一边的人,心中一阵寒意丛生。
肖奇脸带笑意,扫了一眼王辽铁青的脸,说道:“既然诸位爱卿,对此颇有意见,朕还需要考虑考虑。”“退朝!”...
在苏杨尖锐的声音中,今日常朝便算上完了。
回到上书房中的肖奇心中很是开心,这就是前两天和路若夫商讨出的一出阳谋。
当然,这《推恩令》是肖奇提出来的。
很快,《推恩令》的事情,不过半日便传遍了整个京畿的贵族们耳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