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华夏:开局盘点十大最强军!
萨尔浒之战(旧版)

猛雪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萨尔浒之战明朝惨遭失败,就战场交锋而论,杨镐主持策划的四路并进有严格的行师日期。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胜利。而明军四路主将“违制行师”,完全是没有统一的时间观念,这可以说必然变成“违律丧师”。杜松急发,马林迟进,刘先走,李如柏故拖,这样参差不齐,就无法达到分进合击的目的。“先期与如期,皆败道也。”《明神宗实录》,卷580。

进一步寻找丢掉时间的原因。就可以看出明军内部矛盾重重,他们做不到“合击”,是彼此之间没有“合心”。李如柏、马林都是懦夫。李如柏作为李成梁的第二子,靠其荫袭的关系跻身行伍之列,数从其父于边塞立功,并升至总兵官,但他战前已家居二十余年,放纵酒色,既无父兄当年之勇敢,也没有他少年时之英锐,特以疆场乏人起自废将,而他本来的怯懦大暴露,“惟左次避敌而已”。《明史·李如柏传》,卷238。马林也缺乏主将的素质,出师之前,潘宗颜上书经略杨镐,指出“林庸懦,不堪当一面,乞易他将,以林为后继,不然必败”《明史·潘宗颜传》,卷291。

再作深入发掘,即这场战争的筹划者和总指挥本身从一开始就很被动,杨镐不想真打。“是役也,经略(杨镐)意亦初不在战,虚张挞伐,冀取近寨小捷,得塞军书。”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辽左兵端》。

还有比杨镐更重要的决策人大学士方从哲也对此战缺乏信心。他拼命鼓吹进兵,实则已感到前途未卜。临战前在一份题本上说:“当此进兵之时,胜败安危决于一举,而前日之风变,若彼连日之阴霾,又若此天心示儆,极其昭著。臣愚欲乞皇上降敕一道,令兵部传谕东征将士,用示鼓舞。”《明神宗实录》,卷580。

浙江道御史杨鹤曾一针见血指出:“若诸臣误国,罪在诸臣;若我皇上优游不断,是自误矣。”《明神宗实录》,卷580。可见明朝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这种腐朽没落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战争注定要输掉的。

而后金的获胜也不是天助,更有指挥的正确,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新兴的后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在每一次交锋时,后金兵敢冒着枪炮往上冲,一直顽强地把他们的阵营冲破。明军则是一破营就逃跑,后金兵再乘锐追击。到头来就是明军一次次败亡,后金兵节节胜利。

可以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失误、愚蠢、怯懦等等所造成的可乘之机,毫无遗漏的都被后金兵利用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