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龙骑插满全球
046章:帝王之术(旧版)

明月湖桥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啊。

比如历史中,商鞅变法时秦国旧贵族势力庞大威胁到了皇权,秦孝公就任用商鞅不仅是为了改革国内固有的旧制度,更是为了削弱贵族强化皇权,此消彼长;最后商鞅改革一派势力日益增大影响到了皇权,秦惠公最后车裂商鞅。

还有明朝后期徐阶、高拱、张居正、万历皇帝之间的斗争;

清朝康熙与鳌拜之间的交锋等等,这些势力循环往复,最终党派崩溃,皇帝掌权。

而后来的将相们,大多在皇帝面前势如水火,在朝堂纷争中整合自己家族的内部关系,想借此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而其中皇帝则会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调和两边的矛盾,让两边势力达到一个均衡点。这其中看看唐朝的两相四将,就是皇帝最高明的分衡、分权。

另外臣子间的针锋相对或韬光养晦都是在促进制衡之术的发展与政体的完善。而当臣子们逾越了自己的本分,让皇权受到威胁,皇帝就会在扶植新的势力。

反正啊,高明的皇帝不会让皇权受到威胁。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晚清时期,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势力达到鼎盛,但是这样却让实际权力执掌者对他开始忌惮。

但是那时候时国家尚未稳定,朝廷内外还需要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官僚力量的支持。

所以那时掌控者暂时没有在明面上过分打击曾国藩,而是对曾国藩大加赞赏的同时,又将他调往其他的势力较薄弱的地方任直隶总督。

同时也在其他地方培养能与曾国藩对抗的势力,以“中间人”这样一个较柔和的方式,不断巩固皇权。

这就是统御天下,这统御天下之术除了平衡之外,就是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

历朝历代中,每个开国皇帝都是懂得如何运用人才的。这也反映了帝王之术的根本就是用人之道。

这方面在《人物志》中:“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这就是很好的概括了。

往往英明的帝王,可以不会冲锋陷阵,但不能不会运筹帷幄。臣下以能胜任帝王派给的工作为荣耀,而皇帝要以能否慧眼识人为才能。

皇帝扮演着一个“伯乐”的角色,统治者只需要对人才委以重任,掌握全局,让他们替自己高效地完成事务即可。

在《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与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同样,往往帝王能够成就一番霸业,并不是他们有多么高的才能,而是他们能善于利用人才。

除此之外,帝王除了要学会利用人才,还要及时虚心听取人才的意见与建议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帝王一般不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宣之于口,而是多方听取他人意见,使臣子们畅所欲言,兼听则明,择其善者而从之。臣子们以出谋划策为能力,而皇帝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才能。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要不然以魏征那臭脾气换作别的帝王,指不定一刀就把他咔嚓了。

当皇帝决定执行某项方针政策后,就需要在适当时候放下手中的权柄,让他人去帮自己完成事情,不必事必躬亲。

帝王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与一国的掌控者,其实只需要监督臣下的言行,维持一国正常的运转秩序,就能成就大事。

总之就是识人用人,兼听则明,赏罚分明的结合。

徐枫那是一顿叭叭叭的讲啊,直接停不下来。朱元璋父子俩可就懵逼了,怎么觉着你比咱们还适合当皇帝呢。你咋那么懂呢。

他俩知道徐枫来自后世,但是他俩绝对想不到这玩意后世都烂大街了,也就现在的他们当作是宝贝。

徐枫随后说道;“不过要说玩这个最出名的几个帝王大佬还真不多。”

“哦,徐小子,你说说。”听到这话,朱元璋精神了,要说这东西,他当仁不让。他还挺自豪。

徐枫有点无语,见过自恋的,没见过这么自恋的。

不过他还是说道;“汉高祖刘邦算一个,因为他曾经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陛下,也正是刘邦懂得自己的缺点,善于察人用人,才会“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这才是刘邦能够得天下的根本原因。要不然小亭长出身的刘邦,能打败西楚霸王项羽?闹呢”

朱元璋听后,点点头,不错,刘邦确实可以算一个,不过他继续问道“还有吗?”

徐枫一听,好家伙不说你,你是不准备放过我是吧,既然这样我就不先说你,急死你。

他接着说道;“汉武帝刘彻也算一个,那个说出,十六登基心自敛,羽毛丰满敢撑天。”不拘一格、文韬武略的一代天骄刘彻。

在刘彻年少之时,朝廷内外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他不得不听从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的心意。

但随着他年岁的渐长与势力的不断培植,刘彻最终隔岸观火,巧妙地利用二者的矛盾,雄霸天下,最终能依照自己对朝廷局势的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时也让儒家思想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也为后面几个朝代儒家地位高尚的原因。哪怕到了现在,陛下,您也不得不承认,朝堂上那些自诩孔孟后代学得儒家学说的那些文臣。”

不错,朱元璋颇为赞同的点点头。还有嘛?朱元璋是越来越有兴趣了。想知道徐枫如何说他。这就是传说中的恶趣味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