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乾隆还因为他的开疆拓土等功绩还有所争议,那么万历是昏君这一点则毫无争议,他清算张居正,导致后来人都不敢誓死报效朝廷,对朝廷的事也都阴奉阳违,不上心。】
【他三十年不上朝,放任党争,致使朝廷内、东林党、浙党等崛起,为大明朝埋下了亡国之祸。】
【岂止如此,大明亡国两大祸,一者钱粮、一者党争,都是他留下来的,可谓是不为百姓,不为子孙办一点实事。】
【万历的自私自利倒是和他爷爷嘉靖很像,怪不得是嘉靖从小调教过的,啧啧……】
【说起来这明朝宠儿子这一点上是真没的说,老朱就最宠自己的长子朱标,老朱那么多子孙,在他眼里,恐怕只有马皇后、朱标和朱雄英才是他的亲人,其他都是后娘养的。】
【老朱再宠,那朱标也是长子,是太子,那福王既非太子,也非长子,他万历违背祖训,想要废长立幼,群臣自然要反对。】
【明朝藩王都是当猪养,一个个鱼肉乡里,巧取豪夺,更甚者,一省土地都在王府名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奴仆,朝廷也收不上半点税,朝廷对此却从不惩罚,这锅我看要算在朱元璋头上。】
【对,朱元璋就是疼爱自己的儿子,别人在治下作奸犯科,他就要杀人全家,而自己的儿子做的更过分,却轻拿轻放,典型的小农思想。
等到了两百年后,那些藩王趴在整个大明百姓身上吸血,使得多少百姓失田,成为流民,饿死无数,怪不得老百姓要造反,换我我也造他朱家的反。】
【后代都忘记了,他老祖宗就是因为没饭吃才造的反,真是天道好轮回!】
眼看评论提及自己,朱元璋脸色更加难看。
“胡言乱语,简直胡言乱语,咱将儿子们分在各地,不过是为了让他们盯着官员,防着外敌入侵,能够分担朝廷压力!”
朱元璋气的怒骂。
时代不一样,面对的环境、困境也不一样,政策当然要因时因地制宜。
【其实这事也不能完全怪老朱,他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从一个乞丐、和尚做到皇帝,小农思想不奇怪,而且他当初制定的政策,也是完全按照当时的需求,毕竟当时蒙元还在,要以防蒙元卷土重来,将自己的儿子分散各地,也是为了锻炼他们。】
【可能老朱也没想到,皇长孙朱雄英八岁早夭,没两月马皇后也去了,之后没几年朱标也病死了,而继位的朱允炆更是一上来就强行削藩,导致朱棣只能靖难,朱棣成功后,又担心其他藩王学习自己,就在老朱的政策上大砍了一刀,从此以后,藩王就彻底被当猪养了,这锅朱棣也得背!】
【朱允炆那是削藩吗?那分明是废藩!一上来就要将所有藩王王位撤销,封地收回,更逼死了好几个叔叔,丝毫不念骨肉亲情,朱棣若是不造反,就只能等死!】
【这朱允炆也是运气好,有朱棣接班,不然就他这通操作,估计都得有亡国之危。】
【回复楼上:确实如此,朱棣要是不造反,就朱允炆这点能力,他彻底废藩后,这大明朝说不定要早亡了。】
不同时空的朱元璋与朱棣全都脸黑如锅底。
而朱元璋看到最后的评论内容,更是瞪大了眼珠子。
“啥?咱标儿没了?”
“雄英八岁早夭?妹子两个月后也……”
看到这些评论的朱元璋脸色大变,“这怎么可能?雄英现在不就八岁了吗?可是雄英现在还好好的,怎么可能就……”
朱元璋不由担心看向马皇后。
他现在自然也知道,这所谓的直播,是几百年后的玩意。
几百年后的人,自然知道历史,知道他们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
而如此神物,以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自然也就不可能欺骗他。
所以,这一定会成为事实!
“来人,传太医!”
朱元璋立即喊道。
“重八,你不用着急,这也未必是事实。”
“而且这么晚了,传太医还让人以为宫内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些事明天再说也不急,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继续看下去。”
马皇后连忙劝道。
其实她最近的身体确实不是很好,不过她也没有在意。
而且出身普通,吃的了苦,也不想大动干戈,所以在朱元璋面前从未表现出虚弱。
但朱元璋听到这些,也不由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妹子说的有理,现在雄英也还没事,等明天再说。”
朱元璋又撤回了命令。
但是看到下面的内容后,又脸色变得难看。
“废藩?”
“老四就是因为这个造反的?”
“他怎么想到废藩的?”
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还很小,朱元璋也从未关注过,却没想到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这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有些意思。”
汉武帝一时无语,即便是他,也是削藩。
哪有一上来就废藩的。
“什么,从一个乞丐做到皇帝?”
但更多的人却注意到了这一点。
嬴政、李世民、赵匡胤、刘邦、刘彻、曹操、刘备等人全部瞪大了眼睛。
“胡说的吧?”
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这岂不是是说,他的起点,比乃公还低?”
刘邦忍不住惊叹之色,“乃公一个泗水亭长,诛秦灭楚,本以为是千古无二,没想到这后世之中,竟还有如此能人!”
从底层出身的刘邦,非常清楚他们要崛起是多么的不易。
就连李世民也露出惊容,“这后辈之中,竟还有如此人物!”
他李家可是高门大户。
“这位大明太祖,出身竟然比高祖皇帝还低,从最底层的乞丐,走上天下至尊至贵的皇帝宝座,我刘备好歹也是大汉皇叔,却无法一统天下,继承祖宗家业,愧对祖宗,愧对苍生啊!”
刘备说着便忍不住流出泪来。
而赵匡胤的表情也同样精彩。
他是兵变上位,却未能一统天下,而后面这大明皇帝,却是从一个乞丐,一步一步打下江山,一统天下,属实是让他感到心口一阵憋闷。
“这些后辈当真不错!”
嬴政也开口赞了一句。
虽然面对的环境、思想都不一样,但能从天下的最底层走到塔尖,足以证明其能力多么的不凡。
这个时候,点评继续。
【历史十大昏君第八位——唐玄宗李隆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