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刘宏站在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整个洛阳城。晨光中,这座千年古都显得格外壮丽。街道上,百姓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市井之间传来阵阵喧嚣。
陛下,诸葛先生到了。张让轻声禀报。
刘宏心中一喜,转身快步走向御书房。推开门,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人正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神情专注。
孔明先生。刘宏微笑着开口。
诸葛亮转过身来,目光如炬,拱手行礼:草民诸葛亮,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刘宏上前扶起他,朕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诸葛亮微微一笑:陛下谬赞了。草民不过一介布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看重。
刘宏摇头:先生之才,朕心知肚明。如今大汉内忧外患,朕需要先生这样的贤才相助。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陛下心怀天下,实乃万民之福。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多年的知己。刘宏知道,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他的改革大业将如虎添翼。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宏与诸葛亮日夜商讨新政。他们决定先从吏治入手,推行科举制度,选拔贤才。
陛下,科举制度虽好,但恐遭世家大族反对。诸葛亮提醒道。
刘宏冷笑:他们反对又如何?朕有赵云统领的羽林军,有先生这样的贤才,何惧之有?
诸葛亮点头:陛下英明。不过,我们还需拉拢一些世家,分化他们的力量。
刘宏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
联姻。诸葛亮缓缓吐出两个字。
刘宏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联姻,自古以来就是巩固权力的重要手段。他脑海中浮现出何莲那羞怯的面容,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几日后,刘宏下旨,册封何莲为贵人。这一举动,果然让何氏一族的态度有所缓和。
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推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地学子闻讯,纷纷赶来洛阳,一时间,洛阳城内人才济济。
陛下,这是本次科举的名单。诸葛亮呈上一份竹简。
刘宏接过,仔细翻阅。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司马懿?
诸葛亮点头:此人年纪虽轻,但才华横溢,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宏心中暗笑。历史上的司马懿,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如今既然落在他手中,自然要好好栽培。
传旨,召司马懿入宫觐见。
不多时,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走进御书房。他举止从容,目光深邃,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草民司马懿,参见陛下。少年恭敬行礼。
刘宏打量着他,心中暗自警惕。这个少年,日后可是个能颠覆曹魏江山的人物。不过现在,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
司马懿,朕听闻你才华横溢,可愿为朕效力?刘宏问道。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恭敬答道: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宏满意地点头:好,从今日起,你就留在宫中,协助孔明先生处理政务。
司马懿退下后,诸葛亮若有所思:陛下,此人......
刘宏摆手:朕知道先生想说什么。不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况且,有先生在,朕还怕他翻出什么浪来不成?
诸葛亮会意一笑:陛下英明。
就在新政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边关传来急报:鲜卑犯境,幽州告急!
刘宏召集众臣商议。赵云主动请缨:陛下,末将愿率军前往,平定边患!
刘宏正要答应,诸葛亮却开口了:陛下,此次鲜卑来犯,恐非偶然。臣建议,派司马懿随军前往。
刘宏一愣,随即明白诸葛亮的用意。这是要考验司马懿的忠诚和能力。
准奏。赵云为主将,司马懿为军师,即日率军出征。
大军出发的那天,刘宏亲自送行。他看着赵云和司马懿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两个在历史上本该是死对头的人物,如今却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陛下,该回宫了。诸葛亮轻声提醒。
刘宏点头,转身登上龙辇。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有了这些贤才良将的辅佐,他一定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汉盛世。
然而,他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凉,一个名叫董卓的军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洛阳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