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崇祯十五年,徽州歙县的梅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王维舟的玄孙女王清韵蹲在老宅水碓旁,指尖轻抚着水轮榫卯间斑驳的纹路。自从马尼拉海战的消息传来,这架传承百年的水碓便日夜发出异样的嗡鸣,仿佛在呼应千里之外青铜星图匣的召唤。
小姐!有琉球的商船靠岸了!丫鬟翠儿跌跌撞撞跑来,发髻上沾满山雾,船上的人说...说带着星晷残件!
王清韵猛地起身,木楔从指间滑落。她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叮嘱:若有八方来客携宝而至,便打开水碓下的密匣。踩着积水奔至水碓房,暗格开启的瞬间,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尘封百年的楠木匣静静躺在那里,表面的贝壳镶嵌早已氧化成灰绿色。
与此同时,码头边,林若璃正与王崇海对峙。琉球商船的甲板上,荷枪实弹的郑氏水军虎视眈眈。郑将军要的是完整的造船图,林若璃抚摸着鲸皮包裹的星晷,你们徽州王家若不肯交出祖传龙骨图,这星晷残件...怕是保不住了。
王崇海握紧腰间火铳,铜铃在雨中轻响:当年我先祖为抗倭捐躯,如今郑成功收复台湾,正缺我们的造船术。林姑娘,莫要忘了,我们都是归墟一脉!
话音未落,远处山道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王清韵的马车冲破雨幕,楠木匣用防水油布层层包裹。且慢!她掀开轿帘,雨水顺着发梢滴落,郑氏水军若答应护佑沿海流民开垦荒田,我王家愿献《郑和造船图》全卷!
船舱内,众人屏息围聚。王清韵颤抖着打开楠木匣,泛黄的图纸展开时,竟自动吸附在星晷投射的光影上。更惊人的是,图纸边角的盐渍与马尼拉带回的青铜星图匣残片完美契合,拼凑出完整的宝船建造细节——从龙骨结构到帆索布局,甚至暗藏的火器机关。
这榫卯设计...郑氏水军的老工匠突然惊呼,与我们在澎湖缴获的荷兰战船如出一辙!他指着图纸某处,但此处多了道夹层,可藏百石粮草!
林若璃若有所思地转动星晷:星晷显示,三日后有大潮。若按图中所示改造战船...她的话被突然闯入的斥候打断。
报!荷兰舰队正向金门岛集结!
王清韵抓起图纸:立刻开工!用徽州的水碓原理改造龙骨,再将月港走私的占城稻秆编成护舷!她望向窗外雨幕,我王家三代隐世,就是为了等这一天。
造船作坊里,火花四溅。王清韵带着族人将水碓的齿轮结构融入船身,林若璃指挥琉球工匠用鲸皮加固船帆,王崇海则领着长房后裔调配火药。当第一艘改良战船下水时,船头雕刻的宝船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竟与郑和船队的徽记分毫不差。
决战当日,荷兰舰队的炮火震得海面沸腾。郑成功站在旗舰上,望着王清韵呈上的鱼皮图纸——这是从楠木匣底层发现的密件,遇水后显现出台湾海峡的暗礁分布图。按图索骥,直取敌舰火药舱!他挥剑下令。
改良后的战船如同灵活的游鱼,在礁石间穿梭。当荷兰战船的炮弹击中船舷时,占城稻秆编织的护舷竟将冲击力卸向海面。更令人惊叹的是,水碓原理改造的龙骨让船只在逆风时也能破浪前行。
硝烟散尽,王清韵站在船头,看着缴获的荷兰军旗沉入海底。怀中的鱼皮图纸开始褪色,却在背面浮现出新的字迹:舟楫为笔,四海为纸,写尽归墟千年志。她突然想起老宅水碓下那口会报潮的井,此刻想必也在为这场胜利而鸣响。
而在泉州,典史的后人望着战报,将龟甲令牌狠狠砸在桌上:郑氏水军竟有如此利器...立刻联系红毛番,务必要抢到王家的...话音未落,窗外传来诡异的铜铃声,正是百年前王家祖宅的船铃曲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