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逆袭
第七十集:文明对话(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在“非遗永生岛”元宇宙的云端会场,悬浮着来自全球的标志性建筑——埃及金字塔与中国故宫隔空相望,亚马逊雨林的树屋与北欧冰雕交相辉映。林宇站在由苗族银饰纹样与量子数据流编织而成的舞台中央,望着全息投影中从世界各地接入的参会者,深吸一口气开启了首届“全球非遗文明论坛”。

“各位,此刻我们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相聚于此。”林宇的声音通过环绕立体声传遍会场,“但我们仍面临挑战:商业浪潮正让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弭。”他轻点虚拟屏幕,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浮现——过去十年,全球濒危非遗项目数量增长了40%,而单一文化主导的商业项目却占据市场80%份额。

论坛首日便掀起激烈交锋。硅谷科技巨头代表挥舞着财务报表:“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小众文化项目注定难以盈利。”话音未落,来自非洲部落的长老通过全息投影举起刻满图腾的权杖:“我们的鼓点、舞蹈,是与祖先对话的语言,岂能用金钱衡量?”会场气氛瞬间凝固,唯有虚拟瀑布的流水声在回荡。

林宇适时调出全新概念——“文化多样性指数”的三维模型。“这个指数将考量合作项目对文化丰富性的贡献,”他指着模型中不断变幻的数据流解释,“从保护濒危技艺的数量,到促进跨文化融合的程度,都将成为评估标准。”他宣布,公司未来所有投资、合作项目,都将以此为核心依据,“商业不该是文化的毁灭者,而应成为多样性的守护者。”

论坛进入高潮时,一位威尼斯面具匠人突发奇想:“能否用3D打印技术复刻我们的传统工艺,同时融入非洲面具的色彩?”此言一出,会场瞬间沸腾。在林宇的推动下,现场连线的程序员、设计师与匠人组成临时团队,短短两小时,一款融合东西方美学的数字面具在虚拟工坊诞生,引发全球观众刷屏赞叹。

论坛闭幕当日,“文化多样性指数”评估体系正式启动。首批通过认证的项目中,既有帮助北极因纽特人数字化冰雪歌谣的公益计划,也有将印度纱丽纹样与智能穿戴设备结合的商业创新。更令人振奋的是,三家国际科技巨头宣布借鉴该体系,调整自身投资策略。

庆功宴上,林宇端起一杯用虚拟敦煌夜光杯盛装的数字美酒,向全场致意:“今天,我们不仅搭建了对话的桥梁,更创造了让文明共生的度量衡。”会场穹顶突然绽放出由全球非遗元素组成的数字烟花——玛雅的星辰图谱、日本的浮世绘、中国的水墨画在虚拟天空交织成绚丽星河,见证着商业与文化包容性融合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