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历史?直播扒爆了
第12章:预判宁王逃跑路线?王阳明的“地理鬼才”(旧版)

倾计

科幻 |  星际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那句“比GPS还准”的预告刚落,直播间的弹幕就像被按了“快进键”——“催更”的红弹幕叠得快看不清字,在线人数从90万往上窜了窜,稳稳停在92万,连麦申请列表里,除了熟脸的历史系学生,还多了个“中学地理老师赵老师”的ID,认证栏里“全国优秀教师”的标识亮得显眼。

“看你们急的,生怕我漏了关键证据似的。”林砚指尖敲了敲桌案,之前摊着的《平叛手札》旁,这会儿多了卷泛黄的麻纸,用红绳捆着,解开时纸页“哗啦”一声展开,竟有半张桌那么大。他把纸往镜头前推了推,“系统刚解锁的硬货——《宁王逃跑路线预判图》,王阳明亲手画的,墨迹还带着点潮意,像是刚从哪个旧档案柜里翻出来的。”

镜头稳稳怼上去,只见纸上用墨线画着江西的水路图,九江、安庆、南昌几个地名用朱笔圈着,中间一条粗线从南昌往东北延伸,标着“濠军败后必经水路”,到了安庆附近,又画了个三叉形的河道,旁边用小楷写着“三叉河——此处必换船,水浅,大船难行”,下头还打了个醒目的红圈。

“你们看这标注。”林砚指尖点着红圈,“王阳明直接写‘必换船’,口气笃定得很。为啥?”他没等弹幕接话,从桌案下抽了本《明史·地理志》,翻到“安庆府”那页,念道:“安庆府有三叉河,为皖水、潜水汇流处,河道窄,水深仅丈余——宁王从南昌逃出来,坐的是运粮的大船,吃水深,到这儿必须换小船,不然就得搁浅。”

他又把《伏兵将领日记》往图旁一摆——那是本巴掌大的小册子,封皮是牛皮的,磨得发亮,之前第11章提过一嘴,这会儿正好翻到关键页。镜头怼上去,只见上面写着:“正德十四年七月廿三,师(王阳明)召我等入帐,指图言‘三叉河左有芦苇荡,可伏兵’。令我带三百人藏于荡中,备火箭。廿五日三更,果见濠船十余艘至,大船在河口打转,正换小船时,师令下,火箭齐发,濠兵乱作一团,遂擒濠于船中。”

“时间、地点、动作,全对得上。”林砚抬眼看向镜头,弹幕里已经炸了:

【“三更果见濠船”!这预判跟算好的似的!】

【我去过安庆三叉河,现在那儿还窄得很,大船确实进不去!】

【他怎么知道宁王会走水路?万一走陆路呢?】

【前面说“地理鬼才”,我还不信,现在看是真的!】

正刷着,连麦申请里的“赵老师”又跳了跳,林砚顺手接了。屏幕里出现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手里捏着张打印的安庆地图,背景看着像教室:“林老师!我刚在底下对照了——您这张预判图,跟现在的安庆水路图基本能对上!”

她把现代地图举到镜头前,和屏幕里的古图并排放:“您看这三叉河的位置,皖水和潜水的汇流点,古今就差了不到两百米!还有水深标注,古图上写‘丈余’,现在测量是三米多,明朝的‘丈’差不多就是三米,分毫不差!”

赵老师又翻出本《中国古代测绘史》,指着其中一页:“明朝那会儿没卫星定位,测绘全靠人走,能把河道画这么准的,要么是专业的测绘官,要么是对当地地形熟到骨子里的人。王阳明一个文臣,怎么对水路这么熟?”

“这就得看系统刚解锁的另一样东西了。”林砚从桌案角落拖出个木盒子,打开来,里头是五本线装册页,封皮都写着“江西水路调查表”,每本的落款都是“正德十四年春王守仁查”。“他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了——这五本是他派弟子分头查的,九江到安庆的每段水路,水深、流速、浅滩位置,甚至哪个码头能停船,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翻开其中一本,指着里头的批注:“‘四月十五,查皖水段,距三叉河三里有浅滩,退潮时露石’——连退潮时的浅滩都记了,宁王要是想绕路,怕是也绕不开。”

赵老师看得直点头:“这哪是‘查水路’,是做了套完整的‘地理数据库’啊!现在我们教地理,都讲究‘实地考察+数据记录’,他五百年前就这么干了!”

弹幕里的玩梗大军立刻接了茬:

【建议明朝给王阳明颁个“最佳导航奖”!导航精度比手机还高!】

【宁王:我逃哪他都知道,这是被装了定位器吧?】

【原来“地理鬼才”是这么来的——不是天生的,是提前踩点踩出来的!】

【之前以为他靠计谋,现在看,是计谋+地理知识双buff!】

正说着,系统面板“嘀”地响了声,弹出行淡金色的字:【地理领域热度+30万,解锁“王阳明的地形记忆法”!】

桌案上多了张薄薄的纸,是王阳明给弟子的便签,上面写着:“记地形需‘三问’:问船夫水情,问农夫旱涝,问驿卒路径——三者合,方知全貌。”

“你们看这‘三问’。”林砚把便签怼到镜头前,“不是死记地图,是问船夫水情,问农夫哪片地容易涝,问驿卒哪条路好走——把人的经验和地图结合,记地形才准。”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镜头时,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已经冲到了95万,打赏的“火箭”连成了串,连屏幕角落的“直播热度榜”都跳到了第一。

“之前扒了他断粮草的狠招,今儿又看了他预判路线的本事。”林砚把水路图和调查表并排放好,指尖在桌案上敲了敲,故意顿了顿,才慢悠悠开口:

“但直播间里一直有争议——刚才就看见有人刷‘这都是运气吧?碰巧猜中了换船的地方’,还有人说‘宁王太蠢,换个人他未必能赢’。”

他拿起那本《伏兵将领日记》,轻轻拍了拍封面:“这些话听着耳熟吧?下章咱们就拿数据打脸——别光说他‘靠运气’,先看看他平叛前做了多少准备,算准了多少步棋,数据摆出来,到底是运气还是真本事,一眼就清楚……”

话没说完,弹幕已经涌来一片“等下章”:

【终于要怼“运气论”了!我早就看那些评论不顺眼了!】

【数据!要硬数据!把他查的水路表全晒出来!】

【宁王:我不是蠢,是对手太犯规(哭)】

【明天几点开播?我搬个小板凳等!】

林砚没再接话,只是把那张《宁王逃跑路线预判图》往桌案中间推了推——纸上朱笔圈的“三叉河”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倒像在悄悄说:那些藏在地图和调查表后的功夫,从来都不是“运气”,是把每一步都算到骨子里的清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