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李世民的目光在AK47上停留了足足半盏茶的功夫。
他缓缓起身,玄色锦袍的下摆扫过案几边缘,带起几片竹简的碎屑。烛火跳动着,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冰冷的青砖地上,添了几分威严。他没有急着问话,而是伸出手指,轻轻抚过枪身——那是一种不同于铁器的冰凉,表面光滑得没有一丝锻打的纹路,木质枪托打磨得细腻,握在手里竟有种说不出的称手。
“此等利器,形制古怪得很。”李世民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探究,“孤见惯了环首刀、长槊,甚至突厥的狼牙棒,却从未见过这般‘短兵’,既无刀刃,又无枪尖,如何伤人?”
北辞站在原地,双手微垂,眼底却藏着一丝笃定。他知道,李世民不是真的不懂“伤人”,而是在试探——试探这武器的虚实,更试探他的底细。他上前一步,指尖轻轻点在扳机护圈上,语气恭敬却不含糊:“殿下,此器名‘AK47’,非刀非槊,靠‘弹丸’伤人。方才在柴房,东宫刺客便是栽在此物之下,三人身亡,无一生还。”
“哦?”李世民眉梢微挑,看向厅外值守的亲卫统领,“程知节,你带两个人,取一根碗口粗的桑木柱来。”
程知节是李世民麾下猛将,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闻言抱拳应了声“喏”,快步走了出去。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两个亲卫抬着一根桑木柱进来,立在厅中央——那柱子足有三尺高,纹理紧实,寻常环首刀劈砍,最多留下一道深痕,想要斩断,需得用长槊借力。
李世民看向北辞:“孤倒要看看,这‘AK47’如何击穿此柱。”
北辞没有犹豫,从腰间拔出一个弹匣,手指扣住卡榫,“咔哒”一声卡在枪身上。动作流畅自然,带着多年军工训练的本能。他端起枪,枪口对准桑木柱,手臂稳如磐石——这是“军工大师”被动技能的效果,热武器操控精度提升,让他即便在烛火下,也能精准瞄准。
“殿下与诸位可退远些,此器声响颇大。”北辞提醒道。
李世民抬手,让亲卫们退到厅外,自己则走到案后,隔着一张木案看着。烛火映在他眼底,有期待,也有警惕。
北辞深吸一口气,手指扣动扳机。
“砰!”
枪声在正厅里炸响,比在柴房时更显震耳,烛火猛地晃动了一下,连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厅外的亲卫们都惊得握紧了刀,程知节更是猛地推开门,以为厅内出了变故。
再看那桑木柱——碗口粗的柱子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手指粗的孔洞,子弹穿透了柱子,卡在后面的青砖墙上,留下一个深色的印记。
李世民瞳孔骤缩,快步走过去,手指伸进孔洞里,触到粗糙的木茬,脸色彻底变了。他征战多年,见过最锋利的陌刀,也用过最劲的弩箭,却从未有哪种武器,能在三丈之外,一击击穿碗口粗的桑木柱!
“这……这弹丸竟有如此力道?”李世民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看向墙上的弹痕,“若射在人身上,岂不是……”
“若中要害,当场毙命;若中四肢,弹丸会留在骨中,寻常军医根本取不出来。”北辞放下枪,语气平静,“东宫刺客中枪时,便是这般光景。”
程知节等人也涌了进来,看到桑木柱上的孔洞,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这是什么妖物?竟有这般威力!”一个年轻的亲卫忍不住嘀咕道。
“休得胡言!”李世民呵斥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北辞身上,眼神里的审视更甚,“北辞,你一个寒门书生,如何能持有此等利器?这武器的打造之法,你从何处学来?”
这才是关键。北辞心里清楚,李世民绝不会相信一个普通书生能拿出这种跨时代的武器,必然会怀疑他的身份,甚至以为他是他国奸细。
他微微躬身,语气依旧恭敬,却多了几分底气:“殿下,草民自幼体弱,为求自保,曾遇一隐世奇人,传了些‘异术’,这武器的打造之法,便是奇人所授。只是奇人叮嘱,不到生死关头,不可轻易示人,更不可外传,故而草民此前虽被东宫追杀,也只敢在柴房绝境时动用。”
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武器来源,又留了“隐世奇人”的后路,不至于让李世民追问到底。他知道,李世民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这武器能否为他所用。
李世民盯着北辞的眼睛,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破绽。但北辞眼神坦荡,没有丝毫闪躲——他说的“异术”是系统,“奇人”是现代军工文明,不算完全说谎。
片刻后,李世民叹了口气,走回案前坐下,手指再次敲击着案几,这一次,节奏却缓和了些:“孤知道,东宫视你为‘秦王党羽’,你此刻无处可去,才来投奔孤。”
北辞心里一动,知道李世民这是要松口了。他顺势说道:“殿下明鉴!草民与秦王无冤无仇,却被李建成诬陷,险些丧命。如今长安城内,唯有秦王府能护草民周全。草民不敢奢求太多,只求殿下能赐一处容身之所,待风头过后,草民愿将这武器的打造之法,献给殿下,只求能换草民一条性命,还有……能为大唐尽一份力。”
最后一句话,他说得格外郑重。眼底闪过一丝灼热——这不是演的,是他真心所想。他研究军工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国强大,如今穿越到初唐,能亲手让这个时代的大唐拥有碾压四方的实力,让突厥、高句丽再也不敢犯境,让后世那些屈辱的历史不再发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李世民显然被这句话触动了。他看着北辞,语气柔和了几分:“你倒有几分忠肝义胆。孤看你不像奸邪之辈,便信你一次。只是秦王府如今也非绝对安全,东宫的眼线遍布长安,你若留在正院,难免引人注意。”
他顿了顿,对程知节说:“知节,你带北辞去西院的柴房暂住。那柴房偏僻,平日里只有老仆打扫,不易引人注意。再派两个可靠的侍卫守在门口,不许任何人靠近,也不许北辞随意走动——待孤查明情况,再做打算。”
“喏!”程知节抱拳应道。
柴房?北辞心里一喜。他没想到李世民会这么安排,西院柴房,正好符合系统标注的“秦王府安全区域”,只要到了那里,就能触发首次区域签到,拿到《全球通史》!
他压下心里的激动,躬身道谢:“多谢殿下收留!草民定不会给殿下添麻烦,待殿下查明情况,草民必献上武器打造之法,绝无虚言!”
李世民摆了摆手:“去吧。知节,好生安排。”
北辞跟着程知节走出正厅,夜色已经深了。秦王府的庭院比外面热闹些,不少侍卫提着灯笼在巡逻,灯笼的光映在青砖地上,形成一片片晃动的光晕。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松脂味,是灯笼燃烧的味道,混合着庭院里桂花树的香气,比柴房的霉味好闻多了。
程知节走在前面,身材魁梧得像一座小山,他回头看了北辞一眼,语气有些生硬:“你小子倒是好运气,殿下可不是轻易信人的。不过你也别耍花样,秦王府里的侍卫,个个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要是敢对殿下不利,我第一个宰了你!”
北辞笑了笑,语气诚恳:“程统领放心,草民只想活下去,顺便为大唐做点事,绝无歹心。方才那武器的威力,统领也看到了,草民若想害人,在正厅时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
程知节愣了一下,觉得这话有道理,脸色缓和了些:“你知道就好。那柴房虽偏,但还算干净,老仆每日会送三餐,你有什么需要,也可以跟侍卫说,只要不过分,都会满足你。”
“多谢统领体谅。”北辞道。
两人穿过几道月亮门,来到西院。西院确实偏僻,周围种着不少槐树,叶子在月光下沙沙作响。柴房在院子的角落里,是一间青砖瓦房,比之前那间废弃的柴房好多了,门口还挂着一把铜锁,看起来经常打扫。
程知节打开锁,推开门:“进去吧。我让人在门口守着,有事喊他们。”
北辞走进柴房,里面果然干净,地上铺着干草,墙角放着一张木桌和一把椅子,桌上还摆着一盏油灯。程知节把灯点上,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不大的空间,没有霉味,反而有一股淡淡的木头清香。
“多谢统领。”北辞再次道谢。
程知节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转身走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门外传来侍卫脚步声,应该是守在了门口。
北辞走到桌前坐下,松了口气。终于安全了,而且还顺利进入了秦王府的柴房,距离签到只有一步之遥。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系统,检测当前区域是否符合签到条件。”
系统提示音立刻响起:
【检测到宿主已进入安全区域:秦王府西院柴房(符合首次区域签到条件),是否立即进行签到?】
【签到奖励:《全球通史》(初唐精注版,含渭水之盟、突厥内乱、高句丽兵力部署等关键历史节点详细记载),随机热武器设计图×1(本次随机结果:后装线膛枪设计图)】
《全球通史》!还有后装线膛枪图纸!北辞心里一阵狂喜。《全球通史》里的渭水之盟细节,正是李世民最需要的——他记得,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就会率十万骑兵南下,直逼渭水,逼得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这是李世民一生的耻辱。如果能提前知道颉利的动向,甚至提前做好准备,就能避免这个耻辱!
而後装线膛枪,比AK47更适合初唐的工业水平,更容易量产,威力也比当时的弩箭强太多,正好能用来装备李世民的军队,为接下来的玄武门之变和对抗突厥做准备。
不过,北辞没有立刻签到。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全球通史》太重要了,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交给李世民,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李世民彻底信任他。如果现在就拿出来,李世民可能会觉得他“藏私”,甚至怀疑这书的来源。
他睁开眼睛,看向桌上的油灯。灯光跳动着,映在他脸上,眼神里满是盘算。明天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现在肯定在紧张地布置,没时间理会他。等明天过后,李世民掌控了长安,再把《全球通史》拿出来,告诉他“三日后颉利会借道泾州”,正好能验证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也能让李世民明白,他的价值远不止一把AK47。
“先等等。”北辞低声自语,“等玄武门之变结束,再给李世民一个更大的惊喜。”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透过门缝看向外面。月光下,两个侍卫笔直地站在门口,手里握着刀,眼神警惕地盯着四周。院子里很静,只有风吹过槐树叶子的声音。
北辞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安定感。这是他穿越到初唐后,第一次真正感到安全。秦王府的柴房,虽然简陋,却像是一个避风港,让他暂时摆脱了李建成的追杀,也让他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用现代科技,让大唐变得更强,让中华的旗帜,在这个时代就插遍四海。
他摸了摸怀里的AK47,又想起系统里的《全球通史》,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李世民,你给了我一个容身之所,我会给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侍卫的声音响起:“北先生,殿下让人送来了被褥和一些干粮,还有热水,您开门拿一下吧。”
北辞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李世民安排的。看来,李世民虽然对他还有防备,但也确实有拉拢之意。
他打开门,接过侍卫递来的被褥和食盒。被褥很干净,还带着阳光的味道,食盒里有两个馒头和一小碟咸菜,还有一壶热水。
“替我多谢殿下。”北辞道。
侍卫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转身回到了岗位。
北辞关上门,把被褥铺在干草上,又拿出馒头和热水。馒头还是热的,咬一口,带着麦香,比他穿越后吃的任何东西都好吃。
他一边吃,一边想着明天的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明天过后,长安的天就会变了,而他的命运,也会跟着改变。
吃完馒头,他把食盒收拾好,走到桌前坐下,再次闭上眼睛。这一次,他没有想太多,只是在心里默默等待。等待明天的到来,等待签到的时机,等待那个能让李世民彻底震惊的时刻——当他把《全球通史》递到李世民面前,告诉他“三日后颉利会借道泾州”,而李世民的密探正好传回同样的消息时,李世民一定会明白,他北辞,是上天派来助他的人。
油灯渐渐暗了下来,外面的天,也快亮了。北辞靠在椅背上,缓缓睡了过去。这是他穿越到初唐后,睡得最安稳的一觉。梦里,他看到大唐的骑兵拿着后装线膛枪,横扫突厥的骑兵,看到长安的街道上,蒸汽机车呼啸而过,看到大唐的龙旗,插在了西域、高句丽、甚至更远的地方……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秦王府的这间柴房里,就在即将到来的签到,和那本承载着历史先机的《全球通史》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