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散会后,萧寒连夜成立了“翠云峰解压踩泥节”项目专班。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反对的声音便接踵而至。
首先找上门的是副局长钱大有,他端着保温杯,眉头皱成了“川”字:“萧局,不是我泼冷水啊。咱们青州好歹是历史文化名城,搞个‘踩泥巴’节,是不是太……太不严肃了?这要是传出去,别说兄弟单位了,老百姓都得笑话我们文旅局不务正业,成了‘泥腿子局’啊!”
紧接着,资源开发科科长也拿着份初步评估报告来了,语气担忧:“萧局,我们初步去翠云峰后山看了,泥地土质是合适,但安全风险不小。万一游客滑倒摔伤,或者下雨引发小范围泥石流,这责任我们担不起啊。环保局的同志也暗示,大规模人群踩踏,可能会影响那片区域的植被恢复。”
甚至连市里分管文旅的副市长也打来了电话,语气虽委婉,但意思明确:“萧寒同志,创新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好青州的城市形象。我听说你们搞了个……‘踩泥’项目?动静不要太大,先小范围试点,看看效果再说。”
面对内外压力,萧寒没有硬顶,而是召开了第二次专班会议。这次,他带来了打印出来的一份份网络评论截图。
“同志们,看看,这就是‘市场的声音’。”萧寒将截图分发下去,“网友说我们‘踩泥巴’解压,这是最真实的需求反馈。我们不是要放弃青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是要为这份底蕴找一个能让年轻人感兴趣、能参与进来的‘入口’。”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最近在网络上因为古装舞剑被调侃“辣眼睛”却成功带火当地的随州文旅局长解伟:“大家看看随州的解局长,为了宣传家乡,古装扮相被说‘潦草’,他自己都说‘能宣传随州就行’。这种放下架子、贴近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搞‘踩泥节’,不是自降格调,而是用一种亲民、有趣的方式,让更多人先知道青州,愿意来青州。”
“可是,萧局,安全问题和形象问题……”钱副局长依然犹豫。
“安全问题,我们来解决!”萧寒斩钉截铁,“划定专门区域,铺设防滑网格,设置安全员,购买高额意外保险。形象问题,我们更要主动引导!这不是简单的踩泥巴,我们给它包装一下——”
萧寒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主题:就叫‘逃离压力,泥好青州!’;内容:不光踩泥,还有泥地拔河、泥浆手绘、泥塑DIY,甚至可以做‘泥浆面膜体验’(用无害矿泥);内涵:结合古人‘接地气’的养生理念和现代解压心理学,把它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心灵SPA’项目!我们不是在玩泥巴,是在举办一场‘压力释放仪式’!”
这番包装,让在场不少人的眼神亮了起来。宣传科的小王趁机提议:“萧局,我们可以模仿现在流行的‘文旅局长代言’模式,您也亲自下场拍个短视频呗?比如……比如您也换个古装,在泥地边舞个剑?肯定能引爆话题!”
会议室瞬间安静,所有人都看向萧寒。萧寒脑海中瞬间闪过随州解局长那“不堪回首”的第一次古装出镜,嘴角微微抽搐,但看到大家期待的目光,他一拍桌子:“行!为了青州,我这‘老脸’也豁出去了!不过舞剑我不会,咱们得来点创新的!”
几天后,青州文旅局的官方短视频账号发布了一条新视频。
画面开端,竟是模仿最近爆火的某部武侠剧开场:云雾缭绕的翠云峰,镜头推进,一位身着飘逸白衣、头戴发冠的“侠客”背影,立于山崖之上,意境十足。配乐是激昂的古风音乐。
镜头转到正面——正是萧寒!只见他努力摆出仙风道骨的样子,但略显紧绷的表情和不太合身的戏服,已然透出一丝“喜剧人”的气息。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吾乃青州文旅局长萧寒,今日为诸位侠士寻得一处江湖失传已久的——解压圣地!”
镜头一切,不再是山崖,而是那片精心规划过的泥地体验区。萧寒“侠客”形象瞬间崩塌——他换上了景区准备的廉价塑料雨衣和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泥坑,还故意夸张地踉跄了一下,对着镜头嘿嘿一笑:“看,这才是真正的‘脚踏实地’!压力太大?来试试‘软泥上的指压’!”
他不仅踩泥,还参与了泥地拔河,脸上蹭了泥点也毫不在意,最后甚至拿起泥巴,笨拙地捏了个四不像的“青州吉祥物”,举到镜头前:“看,这是我刚做的‘泥塑大作’,像不像我们青州的镇水神兽?各位高手,欢迎来挑战!”
视频结尾,萧寒顶着花花绿绿的脸,对着镜头喊出口号:“青州翠云峰,‘泥’好,‘压’力拜拜!”
这条视频,火了!
反差感拉满的剧情、局长自嘲式的表演、以及“踩泥”这个新奇的点,迅速引爆网络。评论区无比热闹:
“哈哈哈这局长是喜剧人吧!从侠客到泥猴子的变身太丝滑了!”
“本以为随州解局长是天花板,没想到青州萧局长是地板砖(狗头),但好有趣!”
“看着好解压啊!地址在哪?周末就去!”
“古有随州侠客,今有青州泥人,文旅局长们为了家乡太拼了!点赞!”
“这波宣传我服,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当然,也有质疑声:“堂堂局长,成何体统!”“有这功夫不如去修修路。”但很快被支持和好奇的评论淹没。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点赞转发数以万计。“#青州文旅局长泥地出道#”、“#解压踩泥节#”等话题也爬上了热搜榜末尾。
更让局里上下振奋的是,青州本地的网络达人和市民也被带动起来。有人自发剪辑了“局长踩泥”的鬼畜视频,有人开始挖掘青州古街的美食、镜湖的夕阳,蹭着这波流量进行二次创作。就连之前那个拍了青州雨景的小博主,也赶紧发布了新的探街视频,粉丝量涨了不少。
首战告捷,萧寒在专班总结会上,虽然眼圈发黑(连续熬夜盯宣传效果),但精神亢奋:“同志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互联网的速度和力量!我们第一步走对了!但是,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必须快速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源!”
“踩泥节”活动方案迅速细化、报批。在萧海的力挺和“试点”的承诺下,市里最终开了绿灯。青州文旅局全员动员,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萧寒知道,真正的考验——能否接住这波流量,让游客真的愿意来、玩得好、还能带动消费——才刚刚开始。
他看着窗外渐渐多起来的、背着背包的年轻游客身影,深吸一口气,对宣传科小王说:“通知下去,我们下一步,要打造‘青州三件套’:踩泥巴、吃土菜、听‘土味’脱口秀!特别是那个‘土味’脱口秀,你去看看福建和山西是怎么搞的,咱们也学学,找个周末,我在古街茶馆也上去讲两段!”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