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初夏,闷热多雨。
几场酣畅的雷雨过后,天空如洗,芙蓉书院内的草木愈发葱茏,生机勃勃。
经历了春日的连番风波,书院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如同被雨水涤荡过的青松,更显苍翠挺拔。
林微深知,被动防守绝非长久之计。
太平公主的势力盘根错节,若不能找到突破口,主动破局,类似的麻烦只会层出不穷。
她将书院日常事务更多交由阿芜和几位表现出色的学员管理,自己则开始更深入地梳理手中掌握的信息与人脉。
她回想起狄仁杰信中隐约的提点,以及上官婉儿那意味深长的“风骨”之赞。
女皇默许书院存在,甚至暗中支持,其用意绝非仅仅欣赏她的才华。
这位雄才大略的女帝,或许正希望借助她这样一股“新血”,来悄然打破某些固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牵制她那权势日益膨胀的女儿。
想到此,林微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她不能直接与太平公主对抗,但她可以“借势”,借女皇之势,借朝堂中那些同样对公主势力膨胀感到不安的官员之势。
机会很快悄然降临。
这日,一位与狄仁杰交好、官居礼部侍郎的夫人陈氏,亲自来到书院拜访林微。
陈侍郎为人清正,在朝中属于不依附任何派系的中间力量,其夫人亦是知书达理、颇有见识的女子。
陈夫人并非为了妆容而来,她屏退左右,神色间带着几分忧虑,对林微道:“林待诏,妾身今日冒昧前来,实有一事相求。”
原来,月余后便是宫中一位太妃的寿辰,这位太妃素来简朴,不喜奢华,但寿辰庆典又不能失了体面。负责操办部分事宜的陈侍郎正为此事犯难,既要彰显皇家气度,又不能流于俗套,惹得太妃不喜。
陈夫人叹道:“老爷为此茶饭不思,妾身见书院风格清雅别致,不同于流俗,故特来请教,林待诏可有良策?”
林微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若能在此事上表现出色,不仅能为陈侍郎解围,赢得其好感,更能借此机会,向宫中、向女皇展示书院的价值——她们所倡导的,并非仅仅是外在的妆容技巧,更是一种内蕴风骨、契合时代精神的美学理念与生活态度。
她沉吟片刻,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请陈夫人稍坐,自己则起身走入内室。
她取出一套早已准备好的画册,并非妆容图样,而是她闲暇时绘制的各种“雅集”场景设计、器物摆放、花艺搭配的构想图。其中融入了大量现代极简美学与中式留白的理念,风格清旷高远,意境悠长。
她将画册呈给陈夫人,恳切道:“夫人,寿诞庆贺,重在心意与氛围,而非堆砌金玉。微臣以为,或可摒弃繁复装饰,以‘清、雅、静’为主题。选用素雅瓷器、竹木器具,以应季荷花、兰草点缀,辅以清淡雅乐。宾客贺礼,亦可不重价值,而重心意,譬如亲手所绘小品、所抄经卷,或是如书院学员所制、蕴含巧思的日常雅物……”
她一边解说,一边指出画册中相应的设计,阐述其背后的理念,“……如此,既显皇家气度,又不失清雅本真,更契合太妃仁厚简朴之德。”
陈夫人听着林微的讲解,看着画册上那些前所未见、却韵味无穷的设计,眼中异彩连连,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惊喜与叹服:“妙!妙极!林待诏果然心思奇巧,非同凡响!此等安排,既新颖又得体,定能合太妃心意!”
她紧紧握住林微的手:“林待诏,此事若成,我夫妇二人,定当重谢!”
林微谦逊道:“夫人言重了。能为太妃寿辰略尽绵力,是微臣的荣幸。”
她顿了顿,看似无意地补充道,“书院中学员,于器物搭配、花艺陈设亦有些许心得,若夫人不弃,或可让她们从旁协助,也算是一场难得的历练。”
陈夫人正在兴头上,当即应允:“如此甚好!便让她们一同来!”
送走陈夫人,林微立刻召集苏蕙等几名最有灵性的学员,将此事告知,并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她不仅要做好这次寿辰的设计,更要借此,将书院的名字,与“清雅”“风骨”“新意”这些词汇牢牢绑定在一起。
就在林微全力筹备太妃寿辰设计的同时,西北鄯州,裴远也迎来了一个关键的破局时刻。
狄仁杰的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军中一位资历颇老的副将,果然与太平公主府在陇右的某个代理人暗中往来密切,并开始在一些军需物资的调配、以及针对吐蕃的战术决策上,隐隐与裴远唱反调,甚至散布“裴远年轻气盛,穷兵黩武,恐引边衅”的言论,试图动摇军心。
裴远不动声色,暗中收集证据。
他不急于发作,而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那位副将再次以“稳妥”为由,反对他一项主动出击的计划时,裴远突然发难。
他没有争吵,只是将一连串数据摆在桌上——某次军粮延迟送达的具体时间、责任人,以及该副将麾下部队异常的人员损耗与装备报损记录,甚至还有几封其与长安某位“贵人”门下往来的、语焉不详却耐人寻味的书信副本。
证据确凿,无需多言。
那位副将当场脸色惨白,汗如雨下。
裴远目光如刀,扫过在场所有将领,声音冷冽如边关寒风:“养寇自重,勾连外廷,贻误军机,该当何罪?!”
他并未立刻下令将其拿下,而是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将其调离核心岗位,派往一处最艰苦、也最无关紧要的边哨。
这是雷霆手段,亦是权衡后的怀柔,既清除了内部隐患,立了威,又未引起太大动荡,稳住了军心。
经此一事,裴远在鄯州军中的权威,再无任何人敢质疑。
他真正做到了对这支军队的如臂使指。他借此机会,大力提拔像王猛、赵霆这样有能力的寒门将领,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班底。
消息传回长安,狄仁杰捋须微笑,知道裴远这颗棋子,已经在边关稳稳地扎下了根,并且开始展现出足以让某些人忌惮的力量。
他适时地将裴远在军中整顿、清除隐患的“功绩”,以巧妙的方式呈报给了女皇。
初夏的雷雨涤荡了尘埃,也冲刷出了更清晰的格局。
林微在长安,凭借为太妃寿辰的出色策划,最终方案得到了太妃和女皇本人的首肯,寿辰举办得极为成功,备受赞誉,不仅赢得了陈侍郎夫妇的深厚友谊,更让“芙蓉书院”和“林微”这个名字,以一种正面、高雅、富有创造力的形象,再次轰动了长安上层圈子,甚至得到了女皇一句“心思灵巧,颇合朕意”的称赞。
她成功地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找到了破局之钥。
而裴远在边关,则以铁腕与谋略,清除了内部毒瘤,牢牢掌握了军权,成为了真正镇守一方的实权将领。
他们两人,一在文化雅致的中心,一在铁血峥嵘的边陲,却仿佛心有灵犀般,几乎在同一时期,以各自的方式,实现了关键的突破,稳固了自身的阵地。
夏雨初歇,晚霞漫天。
林微站在书院最高处的亭台上,望着西边那被染成金红色的天空,心中一片澄澈与安然。
她知道,与太平公主的博弈远未结束,但她和裴远,都已经拥有了更足的底气。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他们手中的剑,已更加锋利,脚下的路,也愈发坚实。
破局之后,便是海阔天空。
PS|新手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打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