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推门进来的时候,林凡正把一张皱巴巴的纸折成小方块,手指一松,它就歪歪斜斜地飞进了垃圾桶。
她一眼认出那是原版计划书的封面。
“撕了?”她问,把手里那份厚实的文件放在桌上,封面上是她手写的标题:《“茶语”项目重构建议书》。
“旧的不扔,新的进不来。”林凡抬头,“你改得比我写得还厚。”
“因为你漏的东西太多。”她拉开椅子坐下,没脱外套,语气像在答辩现场,“我不是来优化你的梦,是来确认这梦能不能落地。”
林凡点头:“说吧,三件事?”
“第一件,”她翻开第一页,“你说要靠‘文学联动’拉客,可现在连店都没有,凭什么让人家作家来?你以为刘慈欣缺那点分成?他缺的是发表渠道。你现在给不了出版,也办不了签售,故事讲再好,也是空中楼台。”
林凡没反驳,反而笑了:“所以你是觉得,我们得先有个场子?”
“场子不是关键。信任才是。”她说,“一个学生妹、一个前搓澡工,说要搞‘文化饮品’,谁信?除非你们已经做成了一件事——哪怕很小。”
林凡从包里抽出一张A4纸,铺开。上面是一张手绘的时间轴,横跨十年。
“你看这个。”他指着起点,“1998年,年轻人开始攒VCD,听滚石唱片,去校园BBS灌水。他们在乎的不只是东西本身,还有背后的故事。比如一首歌是谁写的,一段词表达了什么情绪。”
苏晚晴盯着图看了一会儿:“你想说的是,消费者已经开始为‘感觉’买单?”
“对。”林凡点头,“三年后会有连锁咖啡馆讲‘第三空间’,五年前有人卖磁带附赠手写歌词卡都能多卖两块钱。我们不是第一个玩情绪价值的,只是第一个把它算进成本表的。”
她皱眉:“可奶茶不是必需品。”
“正因为它不是必需品,才更要让人觉得‘值得’。”林凡打开电脑,调出一份表格,“我们每杯茶的小票背面印一句话,可以是海子的诗,也可以是你昨天骂我的那句‘账太假’。顾客喝完茶,顺手拍下来发同学录,传播成本为零。”
苏晚晴愣了一下:“你是想让产品变成社交货币?”
“更准确地说,是让一杯十五块的茶,值回三十分钟的青春。”
她沉默了几秒,翻到自己文档的第二部分:“那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能陪你走完这段路?”
林凡关掉屏幕,看着她:“你觉得你能吗?”
“我不知道。”她声音低了些,“我在复旦拿的是全额奖学金,导师让我留校做助研。我来这里,是因为你说‘不要简历,要愿意赌三个月的人’。可赌和瞎冲不一样。如果三个月后发现方向错了呢?”
“那就换方向。”
“那你有退路吗?”
“没有。”
她抬眼看他。
“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连个像样的人脉都没有。”林凡笑了笑,“但我清楚一件事:未来十年,品牌会比工厂值钱,用户心智比市场份额难攻。我们现在没钱打广告,那就用内容撬动注意力。别人靠降价抢市场,我们靠节奏抢时间。”
苏晚晴忽然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会提这些问题?”
“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准备了这张图?”
“因为我知道,光靠‘日均四百杯’这种数字,留不住你这样的人。”他说,“你要的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能跟你一起推演未来的搭档。”
她轻轻叹了口气,翻到最后一页:“第三个问题——你凭什么觉得这个时代能容下一个‘非典型创业者’?你以前是搓澡工,我现在是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我们既没背景,也没资源,甚至连营业执照都不知道怎么申请。”
林凡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外面街角那个空置的小门面:“那个铺子挂了两个月牌子,没人租。房东急着出手,租金压到了两千八。你觉得为什么?”
“地段一般,面积太小。”
“不对。”林凡摇头,“是因为没人相信,在这种地方开一家卖‘故事’的奶茶店能活。”
“可你信。”
“我不信奇迹,只信趋势。”他说,“九十年代末,个体户遍地开花,政策鼓励下海。只要手续合法、纳税合规,没人管你从哪儿来。真正危险的不是出身,而是动作慢。”
苏晚晴合上文件,静静地看着他:“你刚才说,旧壳子该扔了。那你打算用什么撑起新壳?”
林凡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递给她:“这是我这三天整理的消费变迁对照表。从录音带到MP3,从纸媒到论坛,每一次媒介升级,都会催生一批新品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提前卡位下一个情绪周期。”
她接过表格,快速扫过几行数据,眉头渐渐松开。
“你还加了会员体系预测模型。”她指着其中一行,“这里写着‘若首月注册率达35%,复购率可提升至47%’……这是我昨晚临时加的笔记,你怎么会……”
“因为我看了你改计划书的方式。”林凡说,“你不是在挑错,是在补网。每一个漏洞,你都想到了替代方案。这种人不会轻易加入一个项目,但一旦加入,就不会半途退出。”
苏晚晴抬起头,眼神变了。
“账我来管。”她说,“但方向,永远由你定。”
林凡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她把文件推过去:“这份重构建议书,你可以不用。但如果要用,就得按我说的做三件事:第一,先搞定一个小场景验证模式;第二,建立基础财务监控体系;第三,别再拿二手封口机当省钱理由,高峰期机器罢工,损失的是口碑。”
“都听你的。”
“还有。”她顿了顿,“别再一个人熬夜改计划书。需要测算模型,找我。需要数据,找我。需要被人泼冷水,还是找我。”
“行。”林凡笑,“工资怎么算?”
“前三个月,一块钱不要。”她站起身,“但从第四个月起,我要拿分红。”
“多少?”
“你定。”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林凡拉开包,掏出一份空白合同,“等我们拿到第一笔盈利,你拿净利的百分之八。干不干?”
她盯着那张纸看了两秒,伸手拿过笔:“先欠着。等真赚到再说。”
签字落下那一刻,外面传来一阵风,吹得窗户咯吱响。
林凡收起合同,背上包:“走吧,去看看那个门面。”
两人走出社区活动室,阳光斜照在墙上那张还没撤下的招募海报上。风吹起一角,露出底下一行铅笔写的小字:“寻找不怕输的人。”
梧桐树影斑驳,洒在水泥地上。
林凡指着街对面那个空铺子:“下一步,找个厨房。”
苏晚晴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刚开口——
“你觉得装修预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