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镇国驸马爷
第9章:皇帝召见,林峰展露才智(旧版)

舟山桃花岛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清晨的宫门刚开,林峰就到了。

他站在金銮殿外的石阶下,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微亮,宫道两侧的铜鹤灯还燃着残火,风吹得火焰一歪一歪。内侍通报后,他整了整衣袍,抬脚走上台阶。

脚步落在青石上,发出清脆声响。每一步都稳,没有快,也没有慢。

大殿内已有人在。几位老臣立于两侧,目光扫来。有人皱眉,有人低头不语。林峰行礼入列,站定之后,垂手而立。

皇帝坐在龙椅上,没说话。他看了林峰很久,才开口:“你可知朕为何召你?”

“臣不知。”林峰答。

“民间传言,说你通鬼神,借亡魂指点政务。”皇帝声音不高,“更有甚者,言你与妖物共语,方能一夜成才。这些话,你作何解释?”

殿内安静。

林峰抬起头,直视前方:“臣无话可辩,唯有事实可陈。”

他停顿一下,继续说:“臣原是寒门子弟,侥幸得配公主,自知德才不足,常恐辱命。这半年来,日夜苦读,翻阅典籍,研习户部账册、边防军报、律法条文,不敢懈怠。若世人不信勤学可改愚钝,那是他们不信努力,非臣之过。”

说完,他躬身一礼。

皇帝没动,眼神依旧沉。

片刻后,他问:“那账目图谱,连尚书省三位老臣都画不出,你如何做到?”

“因臣专注一事。”林峰答,“他人分管多务,难精细节;臣则闭门数日,只查一笔支出,反复推演,终得脉络。非才高,乃心专耳。”

皇帝轻轻点头,又问:“边境军情紧急,北狄骑兵近日频繁调动,据报已有万人压境。你可有对策?”

这是考校。

林峰知道,回答太简,显得无知;回答太细,反惹怀疑。他回忆昨夜贾诩所讲要点,只取其意,不用其辞。

“敌军分三路南下,主力居中,两翼策应。”他说,“但其粮草运输皆走东线山谷,地势狭窄,易伏击。我军不必正面迎战,可派轻骑五千,分三队轮袭其粮道,使其补给中断。同时主力屯兵雁门关,固守要隘,待敌疲敝,再出奇兵截其退路。”

皇帝眉头微动:“此计谁教你的?”

“无人可教。”林峰语气平静,“臣参阅《武经总要》《六韬》《李卫公问对》等兵书,结合近年战报,闭门思索七日,偶有所得。不敢称妙,唯求稳妥。”

殿内有低语响起。

一位老臣低声说:“一夜之间,从不通文墨到熟知兵法,岂非怪事?”

林峰听到了,却不动怒。他转向皇帝,拱手道:“若陛下仍有疑虑,臣愿当场拟一份边防调度文书,限时半个时辰,以验真伪。”

这话一出,满殿皆惊。

皇帝盯着他,许久未语。

终于,他挥手示意太监取纸笔。

林峰落座案前,提笔便写。字迹工整,条理分明。先列敌情分析,再布兵力部署,后附粮草调配与通讯联络之法。每一项皆有依据,每一策皆可执行。

他写得快,却不慌乱。中间停顿两次,一次是思索地形标注,一次是修正兵力数字。这些瑕疵,反而显得真实。

半个时辰到,文书呈上。

皇帝接过,逐页翻看。脸色由冷转凝,最后轻轻放下。

“此非蠢材能为。”他低声说。

随即命太监收起文书,留中查阅。

面圣至此结束。皇帝没有褒奖,也没有斥责,只道:“今后多来奏对,莫负朕望。”

林峰行礼退出。

走出金銮殿,晨光正好。阳光照在肩头,暖而不烈。他站在石阶上,身后大殿紧闭,无人送行,也无宣召再入。

但他清楚,那一句“莫负朕望”,已是破冰之始。

流言不会立刻消失,权贵也不会就此罢手。可最关键的一关,他已经迈过——帝王之心,已有缝隙。

内侍走来,请他至偏殿候旨。皇帝尚在批阅奏章,或有后续吩咐。

林峰随行而去,进入一间静室。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桌,两把椅,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他坐下,袖中手指轻抚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三个字:稳、察、待。

他没拿出来看,只是记得。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急促。帘子掀开一角,一名小太监探头进来,见到林峰,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近。

“大人……”他压低声音,“刚才有个传令官从北边回来,带了急报,说是雁门关外发现敌军粮队踪迹,规模不小。”

林峰看着他,没说话。

小太监咽了口唾沫:“那文书……您写的那份……还没下发,可前线已经按类似布置调动了。”

林峰指尖一顿。

他缓缓抬头,看向墙上的地图。雁门关的位置,在烛光下微微发亮。

地图右下角有一处墨点,像是新添的标记,位置正对着敌军粮道必经之路。

他的目光停在那里。

烛火跳了一下,映在瞳孔深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