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随着梁群峰和钟正国这两大政敌的相继“哑火”,赵立春在汉东省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省委书记钟正国因为家事丑闻,疲于应付,在常委会上基本沦为了摆设。
政法委书记梁群峰被斩断羽翼,元气大伤,更是夹起了尾巴做人,不敢再有丝毫异动。
一时间,赵立春在汉东省几乎实现了“大权独揽”,他的各项改革政策,再无任何阻力,得以大刀阔斧地顺利推行。
整个汉东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的汉东,姓赵。
而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总设计师,真正的操盘手,赵瑞龙却深藏功与名,将所有的光环都留给了自己的父亲。
他自己,则迎来了重生后的第一件“人生大事”——高考。
一九九二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
汉东一中的考场里,蝉鸣声声,电风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动着,卷起一阵阵热浪。
无数考生正襟危坐,埋头奋笔疾书,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凝重。
然而,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却有一个人格格不入。
赵瑞龙靠在椅子上,姿态闲适,手中的笔转得飞快,仿佛不是在参加决定命运的高考,而是在某个无聊的下午,随手涂鸦。
对他而言,这场考试,确实没有任何难度。
在觉醒了“过目不忘”这个逆天神技之后,高中三年的所有课本知识,早已像镌刻一般,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那些在其他考生看来,如同天书一般的函数、公式、古文,在他眼中,不过是一道道简单的填空题。
他甚至不需要思考,答案便能自动浮现在脑海中。
语文,作文《我的九十年代》,他洋洋洒洒,以一个超越时代的宏大视角,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与个人命运的交织,立意之高远,思想之深刻,足以让任何一个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数学,最后一道压轴大题,在所有人还在苦苦思索解题思路时,他已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答案清晰地写在了试卷上。
理综、英语……
每一门考试,他都游刃有余。
考场上,监考老师已经来来回回地在他身边走了好几趟,眼神里充满了惊奇与怀疑。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考生。
答题速度快得惊人,几乎不需要任何草稿演算,而且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淡然。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小时。
赵瑞龙放下了笔,将整张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之后,他便将试卷反扣在桌上,举起了手。
“老师,我交卷。”
平静的声音,在落针可闻的考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考生都猛地抬起头,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
监考老师也愣住了,走过来低声劝道:“同学,现在还早,不再检查检查吗?”
“不用了,谢谢老师。”
赵瑞龙微微一笑,站起身,在无数考生羡慕、嫉妒、甚至有些愤恨的目光注视下,潇洒地走出了考场。
夏日的阳光,刺眼而又炙热。
赵瑞龙站在考场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混合着草木气息的空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舞台,即将拉开序幕。
高考,不过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场。
京城,那座汇聚了神州最高权力和无尽资源的超级都市,才是他下一个目标。
他知道,大学生活,将是他开启新篇章、接触更多“猎物”、布局全国乃至全球的绝佳舞台。
无论是《天道》里那个遗世独立的芮小丹,还是衡州街头那个桀骜不驯的刘华强,又或者是未来那些搅动风云的各路枭雄与红颜……
他,赵瑞龙,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