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儿见过父亲。”
话音刚刚落下,一道小身影也就是小杨广,出现在视线的范围里,正朝着前方的父亲揖起一道礼数。
“免礼,且坐下来再说。”
从后世穿越到南北朝时期,并非本土人士的杨彻,轻轻挥了一下衣袖,示意目前唯一的后代坐下来。
没错,他的妻子正是独孤伽罗,后代小杨广在今年已经有十二岁。
“诺,父亲。”
得益于弘农杨家属于十二大将军之一,也属于关陇集团的成员,习武方面没有落下的小杨广,学着军人道上一声诺字。
“说吧,今天来找父亲所为何事?”
等到后代从面前坐了下来,杨彻这才悠然般开口,没有以往较为严厉的一面,随意的一问道。
“回父亲,孩儿想跟着父亲起义,参与到即将到来的征战里!”
应该是碍于父亲平时的严厉,小杨广一开始显得有点犹豫,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如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由于一直待在父亲身边学习的缘故,有时候可以得知不少大事,譬如这一次,准备联合汉家儿郎的实权义士们。
那就是共同联合起兵,反了由胡人鲜卑建立的北周,重建属于汉家的天下!
“今年到了十二岁之龄,也是时候开始进入军旅,这一次请求准许了。”
没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又怎么完成自身的快速成长,杨彻没有过多的停顿,也就顺势同意了下来。
历史时刻的起义反胡即将出现,下一代人必须参与到从中,说什么也不能轻易缺席。
“在此谢过父亲的准许,广儿定当不会辜负父亲期望。”
没有想象中的当面拒绝,原本忐忑不安的小杨广松了一口气,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激动。
原因无他,并不想错过这么热血沸腾,恢复汉家天下的重大起义,反过来肯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经过南北朝几百年的战乱,我汉家的儿郎,也该恢复秦汉时代的雄风!”
当脑海里的思绪一一闪过,在杨彻看似平静的眼神里,有一道说不出的凛冽,不是他们亡便是北周崩塌。
北周全面推行的胡化策略,其中心意在打压汉家儿郎,缩小有效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将他们给抹去。
“另外有一事不明,藏在广儿心中已经很久,始终得不到有用的答案,还望父亲在今天赐教。”
当确认父亲同意自己参与征战,并未就此离开庭院的小杨广,没有忘记一直藏在心中的问题。
“何事,说出来便是。”
对此,看得出后代确实困扰多时的杨彻,示意大胆将问题说出来。
“父亲,广儿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不提前起义反胡?”
身上所学本领全是父亲教的,打心底尊重长辈的小杨广,期间明显停顿了一下,到了后面很是小声的说道。
“广儿,起义反胡不在于早晚,而在于能不能一举成功……”
“要么暂时不起义,一起义就要将其彻底铲除,否则我汉家儿郎永无翻身之本,积累实力的过程十分重要。”
闻言,杨彻看了一眼面前的后代,性子到底还是心急,好在及时纠正并不晚。
历史上后代的眼光十分独到,实施的策略更是极为长远,唐朝的繁盛和这些脱不开关系,譬如南北贯通的大运河。
整体来说就是过于心急,把几代人的事一次性干完,导致一代雄主被抹黑得不成样子。
“这!”
仔细听完每一个字,认为动手太晚的小杨广吓了一跳,后背不禁流下了一道冷汗。
要是积累的实力比较弱小,提前起义反胡的话,汉家儿郎仅有的希望将会破灭,永远再无翻身的可能。
“父亲向来都是高瞻远瞩,广儿只想到表面的一层,不知其中的利害攸关。”
本身并不是钻牛角尖的人,差的是有人适时去引导,意识到错误的小杨广低下头,惭愧之意涌上心头。
“无妨,广儿,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即可。”
说着,杨彻拍了一拍后代的肩膀,算作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诺,父亲,广儿明白了。”
虽然心急的性子没有彻底改过来,但是,逐渐认识到问题的小杨广,第一次有了个模糊的概念。
至少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初步懂得凡事不能看表面,要先多思考思考一下,避免类似的一幕发生。
“孺子可教也,不错……”
尽管没有明着说出来,只是杨彻轻微点了一点头,在私底下颇为认可后代的举动,认识到错误比什么都重要。
“大哥,不好了,父亲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在临终前有几句话想和你说。”
这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定睛一看原来是杨彻之弟,也就是二弟杨坚。
是的,杨彻是整个杨家的长子,两位弟弟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广儿,走,跟着父亲一同前去。”
这一世父亲的病重,说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心下一沉的杨彻刷得站起了身。
“诺,父亲。”
听闻祖父的病情严重到这个程度,并且即将离开人世,面色一愣的小杨广不禁怔住,默默跟在自己父亲的身后。
“父亲……”
很快,杨彻父子和杨坚来到一座厢房,入目的是显得奄奄一息,正躺在塌边暂时歇息的杨忠。
“大哥,你总算来了,父亲说一直要等你来,最后一口气迟迟不肯用。”
除此之外,守在旁边的是杨家三公子,即是杨彻的三弟杨林,声音听上去有些哽咽。
眼下的杨林还不是后世的靠山王,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将领,在自个大哥的手底下效力。
“祖父,三叔。”
目睹平时十分疼自己,现在快要失去生息的祖父,小杨广的心里很是不好受。
“彻儿,你来了啊。”
应该是撑着那一口气,听见长子声音的杨忠,艰难睁开那一双浑浊的老眼,有气无力的说道。
长子杨彻,他们杨家目前的顶梁柱,更是整个汉家崛起的希望。
“父亲,我的确来了。”
说着,没有说太多的杨彻,快步来到塌头边,清晰道出我的确来了五个字。
“彻儿你来了就好,为父没有完成的事,你一定要继续完成……”
“我汉家儿郎,究竟有没有出头之日,全看你带头了!”
那三个字无疑给杨忠带来支撑,说起话来变得明朗不少,开始在临终前的一些交代。
关乎到整个汉家的未来,就算在今天身亡,这些事也必须交代清楚,要不然九泉之下难以安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