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在李瑁离开后,武惠妃想了想,还是拿着李瑁交给她的东西,去了一趟南薰殿。
李隆基虽然惊讶于武惠妃的来意,却也没有不耐烦,笑意盈盈的迎了过去。
“君虞,不必多礼。”李隆基笑着搀扶起武惠妃。
“差点忘了,妾身闲暇时,还捣鼓了一些小玩意,算是给三郎的一份小礼物。”
武惠妃言罢,拍了拍手,就有宫女捧着两个木匣子进殿。
此刻,李隆基也心生好奇,指着两个木匣子,道:
“这便是你的礼物?”
“不错!”武惠妃取过第一个匣子。
“那便打开吧。”李隆基笑道。
武惠妃打开手中匣子,现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模雕版,摆放在框内倒是整整齐齐。
“君虞,这是雕版?”李隆基看着眼前的物什,做工倒是相当精巧,而且一个个的字模都是可以拆分组合起的。
“三郎,这是活字雕版。”
这不禁让李隆基想到,当今惯用的雕版印刷,不仅成本昂贵,其速率也低下,往往朝廷发一份诋报,就需要事前刻画大量的雕版。不仅成本昂贵,而且使用一次就作废了。
如今,和这个活字雕版一相比,成本、速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印刷成本是制约书籍推广的重因。只要有此等利器,日後的寒门子弟,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去借书、抄书,将大大促进科举从寒门中取用人才。
“妾身还有第二物‘报纸’相赠。”武惠妃说着从第二个匣中取出一摞纸,“三郎你且过目。”
李隆基接过这一摞纸张,仔细一看,上面写着:
大唐日报!
开篇写道,《天下大治,开元盛世!》
至于内容么,当然是李瑁编纂的了,李隆基不是好大喜功吗?反正就是歌功颂德,怎么吹就怎么来,他开心就好。
末了,还加上了李隆基的一首诗,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对于这报纸,皇帝李隆基看得是龙颜大悦,连连拍手称好!
“君虞,你待如何?”
武惠妃似是作思索状说道:
“三郎,妾身在想,不若让十八郎去操办,由礼部刊发。将此活字雕版,再配上报纸推广出去,届时定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事。”
李隆基抚须赞道:“甚好!”
…………
第二天,朝廷似乎已经决议和亲,要在吐蕃使节离唐之前,正式宣召敲定下来。
继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之后,缓解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但近年来双方战争频繁,吐蕃不断侵袭唐朝藩属国,去年小勃律国王更是发来求援文书。
这次,李隆基似是下了决心,经大臣提议让太华公主和亲。吐蕃使节已经上表愿迎娶太华公主为二皇子结松力正妃。皇帝李隆基召三品以上京官商议,除了右相李林甫没表态外,太子一系的官员都赞成以太华公主和亲。
这次兴庆殿朝议参加的人比较多,李瑁也在场,不过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毕竟这些人讨论的是他亲妹妹。
看着满朝文武捧着象牙板,坐在凳子上,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就有些生气,估计不是自家闺女,事不关己。
李世民当初做的那两件事,至今仍为大唐埋下了严重祸患。
第一件事,就是当初陪嫁文成公主,送去了大量先进技术、生产工具、种子。使得吐蕃获得喘息之机,国力喷井式增长,成了唐朝心腹大患。
第二件事,内迁大量胡人,却不推行汉化,为安史之乱埋下祸因。不像大汉朝,连匈奴都能承认是炎黄后裔。在王莽篡汉时,人家匈奴还以汉军自居,帮汉朝打仗呢。
此时,结松力一脸得意的瞥了过来。
李瑁脸色铁青,真想对着结松力脸再打一顿,方能解心头之气。但他最终还是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
因为朝会上议论的事情,只是走个流程。正真机密的事,是不会公之朝堂的。至于决策、大方向,在私底下皇帝与宰相们已经商议好了。
从唐太宗起,唐朝廷就一直认为把公主嫁出去,不仅可以安抚蛮夷,还能通过女人影响外番政治,稳定边境。
总之这是一项既定国策,不是某一两个人能改变的。就像后世的大明朝的国策,不和亲,不赔款。
记得,后世大明朝都要灭亡了,还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强国荷兰,打得屁滚尿流。又把“日不落帝国”干趴下。最後,南明郑成功也跟着把荷兰人揍了一遍。
朝会散了之后,一大群人依次从兴庆殿出来,然后李瑁和一些皇亲国戚不能回府的,随即就往东走,去花萼相辉楼参加宫廷宴会。
这花萼相辉楼是当初唐玄宗特意为他的兄弟们盖的,比喻兄弟之间情谊,相互扶助,如同花萼相辉一样。如今,也是兴庆宫内的大型宴会娱乐场所。
这时,一个面目俊秀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对李瑁道:“殿下莫要忧心,和亲的事情尚未盖棺定论,或许还有转机。”
来人李瑁认识,正是左金吾卫郎将马璘(字仁杰)。
同时,马璘也是中唐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后来官至北庭节度使、宰相,扶风郡王。善用精骑,在安史之乱中,曾以百骑破敌五千。
至于兩人关系如此熟络,自然是李瑁刻意为之。
此时的马璘,就像史书上记得那样,游手好闲。还不像后来那样,历史上的马璘也是等到及冠之后,读到了记载祖上事迹的《马援传》,这才一朝顿悟,立志从军,成了中兴大唐的名将。
李瑁叹气道:“咱们大唐赔公主、送嫁妆,满朝文武还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着实堵得慌。”
马璘道:“说得就是这个理,真是憋气,咱们大唐天朝上邦,带甲百万,又不是真打不过这些蛮子。要是现在打吐蕃!我马璘第一个打前锋。”
李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如有机会,本王一定带上你去打吐蕃,把吐蕃公主抢来给你做丫鬟。”
闻言,马璘顿时哈哈大笑。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道:“公主们享受了这么久的富贵,嫁过去也是为了亿兆子民生计,况且嫁给吐蕃王子做妻,也是照样荣华富贵,还能青史留名,有什么不好的?”
说话之人,正是唐昌公主的驸马,也是太子妻兄薛绣。
李瑁一脸不悦道:
“我们大唐,就是多了那些没有血性的软蛋,才会让吐蕃如此气焰嚣张。要不然,也不会靠一个女人求和。”
“你…!”闻言,薛绣脸气得胀红。
然後,薛绣又愤愤道:“休与你趁口舌之利,这是国策,不是你能改变的,和亲也是势在必行。”
言罢,薛绣冷哼一声,快走几步,就越过了李瑁二人。
这时,马璘不满地啐道:“什么德行,呸!”
————感谢!书友的催更支持————
1.?浪漫?倾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