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听儒道世界,以文为尊。
才气充盈,万物锦绣。
人人皆喜写诗作赋,弹琴写画,以获才气滋养,成就无上圣道。
才气由上古圣人引动,为才而生,因才而荣。
文俊书院做为文士培养之地,大儒重臣出生之所,自然才气浩瀚,柳媚花明。
乃是文俊县少年最向往之处。
知礼堂内,一中年儒生。
长发绾巾,气宇轩昂。
额头如玉凝,双目如星月。
才气所铸之躯,当真是完美无瑕。
“经老夫一再强调,我想在座诸位已然知晓,今日中试之重要性了吧?”
“知道了先生!”
“好。”
先生举目四望,最后目光停留在了最后一位少年人身上。
只见少年无精打彩,双目难振,一个哈欠被憋回去了,下一个哈欠又出来了。
倒不是少年昨晚没睡好,而这个古代的课实在太无聊。
不错,少年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图书馆没有失火,他也没有去看书。
就是躺在床上玩了会王者,玩了会皮皮,看了一些可笑打油诗,就午休了。
然后,睁眼一看。
喔呵,就来到了这么个鬼地方。
同学还是同学,却个个身穿汉服,开口成诗,闭口成词。
美女还是美女,却个个仙气瓢瓢,抚琴玩瑟,弄棋作画。
可惜他。
一个努力十二年,才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工科大学生,除了会玩手机游戏,就会几句打油诗。
在那个世界,几个皮友、段友、室友,凭此玩的不亦乐乎,到了这个世界,却一无是处。
今天被人笑,明天被人骂,父母气得双脚跳,亲戚见了绕道走。
本想着小学初中高中那会背过几句古诗,能拿来抄抄的。
却要按图作诗,按景抒情,方能引动书院才气,洗体清灵,才气灌顶。
更郁闷的是,好多诗别人其实已经作过了。
不过最扯的是,他竟然是陆游老先生的第二十七代玄孙,家里还放着《示儿》那幅画。
这特么都是什么事吗?
再说这个先生吧。
这个世界虽然是古代,但按这些个名人的生命轨迹来看,与那个世界的也差不了多少。
古文还有,但已经不那么流行。
没有电视手机,却有这样那样的新奇娱乐玩艺。
这样的开放时代,你说古文就算了,你讲通俗一点嘛,还来个文言文。
一嘴的之乎者也,连说个中试的重要性,都扯了十个乎。
听得他心中直喊芜湖,紧凑瞌睡便一头一头的来,想控制都控制不了。
“孺子不可教也!”
先生摇了摇头,从精美木桌下取出一副画卷。
才气虽多凝聚于文人汇聚之所,却需以才引之。
否则如冷水泡石,百年千年,也不可能有多大变化。
故而,学年中试、期试,先生们皆会拿出书院画轴,让学子们现场作出名诗佳句,以此引才气入体。
“诸位请看题。”
先生将画展开。
一人面窗而立,背向众人,左手背负,右手举杯。
窗外明月当空,桃李几株,情景盎然,妙趣顿生。
“先生!”
陆枫那要闭不闭的英俊双眸,猛然一睁,差点打了个激灵。
这不是李诗仙的《静夜思》吗?
赶紧站了起来。
“我会!我会!让我来作。”
与此同时,最前面的一位少年也慢悠悠站了起来,深深地作了一揖。
“先生,学生不才,愿作示范。”
学生叫李慕白,乃是文俊县县令李长生之子,从小便文思如泉涌,在县内享有盛名。
先生摸了摸花白胡须,点了点头,眼神中毫不掩饰对此子的喜爱之情。
与其父本为同届秀才,出仕之后,又同在一地任职,多年交好,双方早已把对方儿女看成了自己的。
“好,慕白,那就请你先为在座诸位献诗一首。”
“是,先生!”
李慕白双手背负,看图半响,声音如水似月,缓缓吐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好,好呀,此句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明月光,地上霜。”
“以光喻霜,以霜衬光,光不再是明亮的光,而是冰冷的霜。”
“举头明月当空,却遥不可及。
低头故乡在心,却远在万里。”
“景美情愁,真乃千古良作。”
“呜呼,天降此才,我文俊县必因此而兴,我明州必因此而盛。”
…
先生越说越激动,额前已经渗出细微汗珠。
学子们亦是点头称是,评论赞叹,自觉不如。
嗡嗡~
震颤之音传出。
桌上一块金色牌子无风而起。
才气令,令才气。
此令一出,才气加身,即是肯定,也是奖赏。
实质的金光涌出,钻入李慕白眉心之间,好像他突然变得帅气了许多。
靠,这还要点脸不?
明明是李诗仙的诗,什么时候成你的了。
老实交待,从哪里抄来的?
陆枫却已是气急败坏,难掩心中之火。
三个月了,整整三个月了。
多少无奈和辛酸,多少无语和屈辱。
这眼见着机会来了,却被这么一个家伙给抢先抄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