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逆袭
第四集:团队协作(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高铁缓缓驶入站台,林宇和苏瑶抱着装满剪纸的木盒走出车厢。暮色中的校园被霓虹灯勾勒出轮廓,张阳早就在校门口等候,身旁还站着两个拎着摄影设备的社团成员——短发干练的周薇和戴着圆框眼镜的陈默。

“设备都准备好了!”张阳晃了晃手中的单反相机,“咱们直接去工作室扫描剪纸?”

工作室位于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地下一层,推开厚重的铁门,冷气裹挟着油墨和电子元件的味道扑面而来。林宇小心地将刘奶奶的剪纸平铺在扫描台上,周薇立刻架起微距镜头,陈默则调试着3D建模软件。

“等等!”苏瑶突然叫停,“传统剪纸讲究‘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扫描时必须保留这些细节。”她蹲下身,从包里掏出个小型LED灯,调整角度打在剪纸边缘,“用侧光拍摄,能凸显镂空的立体感。”

林宇站在一旁看着苏瑶专注的侧脸,她额前的碎发垂落,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小的阴影。当她伸手调整灯光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一串红绳编织的手链——正是刘奶奶临别时送给她的礼物。

扫描工作持续到深夜。林宇负责记录每张剪纸的创作背景,张阳联系当地媒体准备宣传素材,而苏瑶和陈默则守在电脑前,将二维图像转化为可交互的3D模型。凌晨两点,周薇揉着眼睛打哈欠:“要不先休息?”

“再坚持一下。”苏瑶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明天刘奶奶要看成果。”她突然皱起眉,“这个鱼眼睛的反光效果不对……”

林宇凑过去,发现屏幕上的鲤鱼模型虽然栩栩如生,但眼睛部分却像蒙着层雾。“会不会是材质参数的问题?”他想起白天在刘奶奶家,老人用炭笔给鱼眼点睛时,特意加了层金粉。

“对!是光泽度!”苏瑶眼睛一亮,立刻修改参数。当鲤鱼眼睛重新焕发出灵动的光彩时,工作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张阳掏出手机直播:“家人们!见证奇迹的时刻!”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林宇的手机突然震动。是父亲发来的消息:“你妈血压又高了,天天念叨你不务正业。”他握着手机走到走廊,给母亲打电话。

电话接通的瞬间,传来母亲的叹息:“小宇,你同学都在考证书、找实习,你天天搞这些虚头巴脑的……”

“妈,这不是虚的。”林宇望着工作室透出的灯光,“我们正在做的事,能让刘奶奶这样的手艺人被更多人看见。”他压低声音,“您还记得小时候,您带我去看皮影戏吗?现在那些老戏台都快塌了……”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母亲轻声说:“你从小就倔。注意身体,别让妈担心。”

挂断电话,林宇靠在墙上,眼眶发烫。这时,苏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怎么了?”她递来一杯温水,“听张阳说,阿姨身体不好?”

林宇接过水杯,苦笑道:“她觉得我在浪费时间。”

“我妈以前也这么说。”苏瑶望着远处的星空,“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我做的AI敦煌壁画,哭着给我打电话,说终于懂我为什么这么执着。”她转头看向林宇,目光坚定,“只要坚持下去,他们会看到的。”

回到工作室,张阳正和周薇争论宣传文案。“‘指尖上的非遗’太老套了!”张阳挥舞着手臂,“得跟上年轻人的潮流!”

“那你说怎么改?”周薇挑眉。

林宇突然灵光一闪:“叫‘非遗盲盒’怎么样?我们把剪纸做成数字藏品,用户随机抽取,集齐整套还能解锁线下体验。”

“绝了!”张阳猛地拍桌,“再搞个排行榜,看谁是非遗欧皇!”

众人立刻分工行动。苏瑶编写智能合约,确保藏品的唯一性;陈默设计盲盒开启的动画特效;张阳则联系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做预热。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时,首个非遗数字盲盒的demo终于完成。

“走!去给刘奶奶惊喜!”张阳扛起设备。

再次来到刘奶奶家时,老人正在门口晒辣椒。看到他们,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快进屋,我煮了绿豆汤!”

林宇打开笔记本电脑,演示盲盒抽取过程。当刘奶奶的剪纸作品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出现在客厅时,老人颤抖着伸手触碰,泪水顺着皱纹滑落:“我的剪纸……还能这么好看……”

离开时,刘奶奶塞给每人一把freshlypicked的红枣。苏瑶将红枣放进包里,突然说:“其实,我们做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传承。”她看向林宇,“就像你说服父母那样,我们也在说服这个时代,让它看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五人并肩走在乡间小路上。张阳哼起歌,周薇和陈默跟着附和,苏瑶则低头查看手机上的测试数据。林宇望着远处的炊烟,突然觉得,这个由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团队,正像拼图般逐渐契合,而他们共同描绘的,是一幅前所未有的文化蓝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