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被拿下的消息很快在东宫传开,原本那些对林辰敷衍了事的太监宫女,如今见了他都多了几分敬畏。可林辰没心思享受这份“敬畏”——东宫的财政亏空,才是眼下最棘手的难题。?
这日上午,林辰坐在书房里,看着面前摊开的东宫收支账本,眉头拧成了疙瘩。李德全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汇报:“殿下,李福贪墨的银子大概有三百两,虽然已经派人去追讨了,但他宫外的宅子已经抵押给了钱庄,能追回来的恐怕不多。现在东宫的库房里,只剩下不到五十两银子,下个月的月钱都快发不出来了。”?
“五十两?”林辰放下账本,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连侍卫和太监宫女的月钱都不够,更别说日常采买了。”他想起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方法,或许可以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入手——先整顿东宫的开支,再想办法增加收入。?
“伴伴,你先把东宫所有人的俸禄和日常开支列一份详细的清单,包括每个人的职位、月钱,还有每天的食材、炭火、笔墨等采买费用。”林辰站起身,走到窗边,“另外,把以前的采买记录都找出来,我要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削减开支。”?
李德全连忙应下,转身去整理清单。林辰看着窗外飘落的枫叶,心里盘算着:东宫现在有侍卫二十人、太监十五人、宫女十人,还有几个负责杂役的工匠,每月俸禄加起来就要六十多两,再加上日常采买,每月至少需要八十两银子才能维持。可现在库房里只有五十两,缺口不小。?
下午,李德全把整理好的清单和采买记录送了过来。林辰仔细翻看,发现了不少问题:采买的食材大多是高价的山珍海味,很多根本吃不完就浪费了;炭火采购价比市面上高了两成;笔墨纸砚都是从内务府高价采买,质量却一般。?
“这些都是可以削减的开支。”林辰指着清单上的食材一项,“以后东宫的膳食,减少山珍海味,多买些普通的鸡鸭鱼肉和蔬菜,够吃就行,避免浪费。炭火和笔墨纸砚,以后直接从宫外的商铺采买,比内务府便宜不少,还能保证质量。”?
李德全有些犹豫:“可是殿下,从宫外采买,需要内务府的批文,李忠现在虽然停职了,但内务府的人说不定还会刁难咱们。”?
“刁难也得试试。”林辰眼神坚定,“现在东宫都快没钱了,不能再任由内务府剥削。你明天就去内务府申请批文,要是他们刁难,就说这是朕的意思,让他们去找父皇说理。”?
第二天,李德全去了内务府。果然,内务府的官员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给批文。李德全按照林辰的吩咐,直接提到了“太子殿下的意思”,还暗示“要是耽误了东宫的日常用度,殿下会亲自向陛下禀报”。内务府的官员怕担责任,只好不情不愿地给了批文。?
拿到批文后,李德全立刻去宫外的商铺采买。炭火每斤比内务府便宜两文钱,笔墨纸砚的价格也低了三成,一趟下来,就省了近十两银子。李德全回来汇报时,脸上满是兴奋:“殿下,宫外采买果然便宜!以后咱们每月至少能省十五两银子!”?
“这还不够。”林辰摇摇头,“节流只是暂时的,想要彻底解决东宫的财政问题,还得开源。”他想起东宫还有一处城郊的庄园,占地几百亩,以前一直租给当地的地主,每年只能收到很少的租金。“伴伴,你去查一下那处庄园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收回来自己经营。”?
李德全很快查到了庄园的情况:那处庄园原本是苏贵妃的陪嫁,苏贵妃去世后,被皇帝暂时交给东宫管理,后来被二皇子赵裕的亲信租了下来,每年只给东宫五十两租金,远低于正常的租价。?
“又是赵裕的人。”林辰冷笑一声,“看来这庄园的租金,也被他们克扣了不少。你去通知那个地主,就说东宫要收回庄园自己经营,让他下个月之前搬出去。要是他不肯,就直接报官。”?
李德全有些担心:“那个地主是二皇子的亲信,怕是不会轻易搬出去。”?
“他要是不搬,正好给咱们机会。”林辰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赵裕刚因为李福的事被父皇敲打,要是他的亲信敢违抗东宫的命令,咱们就把事情闹大,让父皇看看他是怎么纵容亲信欺负东宫的。”?
果然,那个地主收到通知后,不仅不肯搬出去,还派人来东宫闹事,说“庄园是二皇子殿下让他租的,太子殿下无权收回”。林辰直接让陈峰把闹事的人抓起来,送到京兆尹衙门,还让人把事情的经过写成奏折,准备呈给皇帝。?
赵裕得知消息后,怕事情闹大被父皇问责,只好让那个地主搬了出去。就这样,林辰顺利收回了庄园。看着手里的庄园地契,林辰心里有了新的计划——他要把这处庄园改造成“试验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不仅能解决东宫的财政问题,还能为以后的改革积累经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