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边的未寄之信
第一章 弦诵未绝(旧版)

静默远山

女生 |  古典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民国二十七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疑。长沙城外的樟树刚刚抽出嫩芽,空气中本该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却总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这味道从北方飘来,从东面渗来,黏在衣裳上,钻进书页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每个人。

战争,其实并不遥远。

这日上午,临时设在祠堂偏殿的教室里,五十余名学生挤在简陋的桌椅间。

窗户用桑皮纸勉强糊着,漏进几缕不规则的光束,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周老夫子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正抑扬顿挫地讲授《离骚》。

他的声音苍老而平静,仿佛窗外那个炮火连天的世界与他无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沈怀安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心思却早已飘远。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向前排靠窗的那个身影——苏月华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旗袍,坐得笔直,正低头认真记着笔记。

阳光透过窗纸的破洞,恰好照在她乌黑的发梢,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

这是个特别的女孩。去年秋天从南京流亡而来,据说全家都在那场浩劫中失散了。

她总是独来独往,眉宇间凝着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可就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在每次防空演习中都是最镇定的一个,还能冷静地帮助其他同学。

沈怀安!

周老夫子突然提高的声音让他猛地回神。他慌忙站起身,脸上发烫。

你来说说,方才讲到哪一句了?

他支吾着答不上来。前排的苏月华微微侧过头,用笔在纸上点了点。

他顺着她的提示看去,勉强答道: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周老夫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坐下。

这句正是屈子明志之语。如今山河破碎,正是需要我等读书人明心志、担道义之时。

就在这时,凄厉的防空警报撕裂了课堂的宁静。

呜——呜——呜——

周老夫子的吟诵戛然而止。

他猛地合上书本,声音陡然拔高:莫慌!按平日演练的,去后山防空洞!

教室里顿时一片忙乱。桌椅碰撞声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门口。

沈怀安被人流推着往前,目光却始终追随着那个蓝色的身影。

他看见苏月华不慌不忙地将钢笔插回口袋,把笔记本紧紧抱在胸前,还在门口搀了一把差点摔倒的同学。

快!快跑!

我的书!

别管书了!命要紧!

混乱的呼喊声中,人群像潮水般涌向学校后山。

沈怀安跑在苏月华身后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她随着跑动而跳跃的马尾,还有蓝布旗袍下摆荡开的涟漪。

敌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像一群巨大的金属蝗虫遮蔽了天空。

紧接着,炸弹落下时刺耳的尖啸声让人头皮发麻。

趴下!不知是谁声嘶力竭地大喊。

沈怀安本能地向前扑倒。在倒地的一瞬间,他看见前面的苏月华敏捷地躲到一块山岩后面,双手紧紧捂住了耳朵。

轰!轰!轰!

接二连三的爆炸声震得地面剧烈颤抖。泥土、碎石像雨点般砸落,浓烈的火药味瞬间弥漫开来。

沈怀安抬起头,透过弥漫的烟尘,看见远处城区方向腾起数道粗黑的烟柱。

他下意识地望向那块山岩,看见苏月华把脸深深埋在臂弯里,单薄的肩膀在爆炸的震动中微微发抖。

那一刻,沈怀安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冲过去挡在她身前。

可是他的身体像被钉在原地,只能死死地盯着那个颤抖的蓝色身影,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空袭持续了一刻钟,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当敌机的轰鸣声终于远去,警报解除的哨音响起时,人们才迟疑地从各个隐蔽处探出身来。

祠堂回不去了,听说炸弹就落在附近。

下午停课了。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惊魂未定地议论着。

沈怀安看见苏月华独自走到山坡边缘的樟树下,望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出神。

她的背影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格外单薄又格外倔强。

他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摸出那本边角已经磨损的《诗经》,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苏同学。

苏月华闻声转过头来。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亮镇定。沈同学。

你......没事吧?话一出口,沈怀安就后悔问得这么笨拙。

没事。苏月华的答案很简短。她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书上,《诗经》?

是。沈怀安连忙将书递过去一点,刚才在防空洞,就在想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大概就是此刻的心境了。

苏月华轻轻叹了口气。

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沈怀安:沈同学还有心情感怀身世?可知这愠于群小的小,如今是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的寇仇?

沈怀安的脸一下子涨红了。

感怀身世的忧伤,放在这血与火面前,是否太过奢侈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沈怀安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苏月华似乎意识到话说重了,语气稍稍缓和:抱歉,我并非指责你。只是想到那些在轰炸中死去的百姓,想到前线浴血的将士,觉得我们还能在这里读书,已是莫大的幸运。这幸运,让人无法安然享受。

她望向那依旧翻滚的烟柱,声音低沉下去:在南京的时候,我见过比这更惨的景象。那时候我就明白,个人那点小小的悲春伤秋,在国破家亡的大痛面前,轻如尘埃。

这是她第一次在沈怀安面前提及南京。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那话语里蕴含的巨大悲恸,却像实质的重量压在沈怀安心上。

就在这时,学校的训导主任气喘吁吁地跑上山坡,手里拿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告示。

集合!全体同学集合!

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缠绕上每个人的心头。学生们迅速围拢过去。

训导主任站在一块较高的石头上,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年轻而惶恐的脸。

刚接到教育部及省政府紧急命令!日军逼近,长沙已非久留之地!为保存国家教育之元气,我校即日起解散,师生自行组织,分批向西南方向迁徙!最终目的地——四川!

这消息比刚才的炸弹造成的冲击更大。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哗。

解散?

迁徙?

四川?那么远!

哭声、质疑声、议论声瞬间响成一片。沈怀安懵了,他下意识地看向苏月华。

只见她紧紧抿着嘴唇,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去了,但眼神里却没有多少意外,反而有一种该来的终于来了的决绝。

人群开始失控地涌动。

有人跑回宿舍收拾行囊,有人围着老师询问细节,更多的人茫然无措地站在原地。

沈怀安被人群推搡着,离苏月华越来越远。

他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死死地锁住那个蓝色的身影。

她依然站在樟树下,一动不动。

然后,她缓缓地抬起头,望向北方——那是她的故乡,如今已是沦陷区的方向。

一阵强劲的春风吹过山坡,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叶,也吹动了她的头发和衣角。

她单薄的身影在风中仿佛随时会被吹走,却又奇迹般地稳稳站立着。

沈怀安的心里,那个盘旋了数月的问题,在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离别挤压成一个无比清晰的声音:

再不说,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一股混合着悲壮和勇气的热流在他胸腔里涌动。

他一定要告诉她。在这战火纷飞、前途未卜的离别前夕,他必须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本《诗经》不知何时已滑落在地,被人踩来踩去,封面沾满了泥印。

而苏月华依旧静静地站着,像一尊凝固在硝烟与春风里的雕像。

她的目光越过混乱的人群,越过燃烧的城市,投向不可知的西南方向。

她的未来,他们的未来,都将在这山河破碎的背景下,被重新书写。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