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
战火,即将燃遍山东六国。
秦国都城,咸阳章台宫。
辉宏森严的大殿,文武百官之上。
秦王嬴政端坐正中,壮年的他气势如日中天,帝王威严让人不敢正视。
此时的秦国粮草充沛,武器精良,将士勇猛无敌,一统天下的野心,已在这位帝王心中熊熊燃烧。
廷尉李斯举着笏板,向前一步躬身道:“大王英明,去年用计,命王翦将军佯攻赵国,拖住了李牧大军,赵国因铜铁短缺,价格暴涨。魏、韓两国为谋小利,竟让农夫弃耕冶铁,以至于今年大闹粮荒,此时已是饿殍遍野,流民皆往我大秦而来。”
“彩!得天下之民,既得天下!”秦王政得意道,“郑国渠完工,两岸现已是沃野千里,缺的就是人。传令下去,妥善安置流民,不仅要给予粮食救济,还要赐一民百亩之地,耕牛农具,并予以减税。”
“诺!”御史王绾,立即领命。
“大王此计甚妙!”上卿姚贾拱手道:“不过听闻,韓国公子韩非正四处筹粮,赈济灾民,大力阻止韓国流民入我大秦边境。”
上卿姚贾,乃秦国外交官,学识渊博,多次破解山东六国合纵抗秦,对于韩非的动向,自然了如指掌。
“韩非?”秦王政眉头一皱。
“韩非与我师同荀子,乃昔日同窗好友,此人可谓旷世奇才,大王不得不防。”李斯解释道。
“既为旷世奇才,便应为我大秦所用。”秦王政霸气挥手道:“传令,命王翦将军从赵国退兵,顺道去一趟韓国,佯攻其都城新郑,韓王若想退兵,便拿韩非来换。”
“韩非此人忠心爱国,怕是不能为大王所用。”李斯心里咯噔一下,立即出言提醒。
此时的李斯,官位只是廷尉,还不是大秦统一天下之后的丞相。
韩非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李斯自然清楚,若他来秦国,今后朝堂之上,绝对是自己的劲敌。
上卿姚贾瞄了李斯一眼,也立即附和道:“廷尉言之有理,还请大王三思。”
“众爱卿无须担心。”秦王政摆了摆手,“天下大才之人,归我大秦者,用之;逆我大秦者,则杀之。若韩非不识时务,寡人也留不得他。”
李斯贪恋权势,且心胸狭隘,见秦王政这么说便不再多言,内心已经开始盘算如何搞死韩非。
“若无其他事情,今日便退朝吧。”见大家没有意见,秦王政准备起身。
“还有一事,须请大王定夺。”李斯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开口。
“何事?”秦王政问道。
只见李斯从袖子里拿出了三件物品,让太监赵高呈到了秦王政面前。
“昨日有一名曰沈浪之人,来我府中,自称来自蓬莱仙岛,并让臣献上这三件物品,说是祥瑞。”
“哦?这是何物?”
看着桌子上摆放的三件东西,秦王政从未见过,好奇拿起一颗圆不溜秋的东西,实在看不出端倪。
“此物名曰土豆,宜饭宜菜,据说可亩产五千斤以上!”
李斯此言一出,不仅秦王政,整个朝堂直接炸了锅。
战国后期,农业发展还处于刀耕火种时期,粮食主要是栗黍,亩产顶死也就三四百斤。
亩产五千斤什么概念?
直接翻了十倍啊!
怎么可能?!
“荒谬!”
“若天下有此粮食,为何我等从未听闻?”
“有此祥瑞,我大秦军队,何须出去抢粮!”
“大王,此人来历不明,定是六国派来妖言惑众之奸细,必须严办!”
“……”
朝堂上的大臣们,压根就不信有亩产这么高的粮食存在。
秦王政三年,岁大饥,千里饿殍,易子而食;
秦王政四年,有蝗自东方来,遮天蔽日,天下疫;
秦王政七年,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秦王政十二年,天下大旱,后又大雨。
虽说经过吕不韦的多年积累,此时秦国军粮不缺,但那是建立在极重赋税的基础上。
至于百姓,常年几乎吃不上一顿饱饭,饿死人那是常态。
说白了,秦国出兵攻打六国,很多时候都是迫于无奈,才冒险出去抢粮夺城,否则百姓就得饿死。
见秦王政眉头紧锁,大臣们怒目而视,李斯只能说道:“臣原本也是不信,但请大王看过另外两件物品,再做结论。”
秦王政放下土豆,将另外两包物品拿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包装的材质轻薄,里面好像装了沙子一般。
“请大王撕开查看。”李斯提示道。
秦王政用力一撕,哗啦一下,白色的晶体便撒满了桌子。
“大王,此乃精盐!”李斯解释道。
精盐?!
秦王政赶紧用手沾了一点,也顾不得有没有毒,直接舔了一下,瞬间双目圆瞪,立刻拿起另一包东西,用力撕开。
哗啦一声!
白色的晶体,瞬间又撒了一桌子。
秦王政用手沾了一点,再次品尝,立马又是口瞪目呆。
尼玛!
这是糖啊!
如此精幼的细糖,平生从未见过!
“赵高,赶紧拿下去,让众爱卿也尝尝。”
秦王政愣了好一会,眼光变得锐利起来。
“诺!”旁边的赵高,知道事情重大,不敢怠慢。
……
新书发布,求鲜花,求月票,求评论票支持,感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